結局很簡單,因為貓膩自己也不確定生死之間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所以給了一個他自己目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生死之間的終極意義就是先活著,然後不斷探尋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的意義”。不論是關於井九成“神”後想象中的朝天大陸,還是井九消失在繼續探尋生死真意的白光裡,這些內容都是用來描述這個答案的。
“向日葵”這幅畫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也許就是畫家隨手恰好如此畫了。所以真正有意義不是這幅畫,而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本身。很多問題,比如宇宙為什麼如此,生死之間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本身其實不僅沒什麼意義,深究後的答案更是令人絕望的,有意義的是我們總想不斷探尋這些問題答案的本身。提到這幅畫就是用來呼應貓膩對生死意義的解答。
所謂生死大道,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哲學經典三問“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貓膩自誇自己是唯物主義者,那答案其實都在那裡。唯物主義修仙,這境界還不天然就比儒道釋唯心主義修仙的高到哪裡去了?
看這本書得聯絡貓膩這些年的經歷——“人到中年,親友離世”。不知偉人如何,但普通人如你我都是極度恐懼死生相隔的那種無力和孤寂感的。人越老越是恐懼,這些年的經歷促使貓膩更多的思考生死意義,最終寫下《大道朝天》。這本小說是他對自己經歷生死相隔那種恐怖和痛苦後的一種安慰劑,也是用來描述他對生死意義思考過程的一個長篇載體。問題的答案其實在書中是令人絕望的,因為所有人都會死,即使人可以永生但宇宙本身都會寂滅,永生留不住時光,死亡讓你和你愛的人、事的永遠相隔。事實上我9歲那年第一次感受到這個問題時確實如沈雲埋那年第一次思考到這個問題時一樣絕望得大哭,而後如同井九一樣開始逃避了這個問題,故事裡的井九直到自己對決祖師真正要死之時才被迫邁出了這向死而生的最後一步。沈雲埋和井九的經歷是我也是你,當然也是這些年的貓膩。
貓膩這本小說的故事選擇用淡然如水的氣質鋪開,是一種很契合講述這個問題的方式,所以單就劇情並不能討好更多的讀者,甚至對生死相隔還沒感到恐懼的人來說是極度無趣的。所以這小說有讀者覺得不好看,甚至看完三章就棄很正常,但是小說的行文功底和思想深度絕對是貓膩自己的集大成之作,頗有古龍大成之作《歡樂英雄》的味道,起碼能當之無愧評類到“文學作品”這個高度。這本書能安安靜靜看下去的讀者,常常會在略帶猥瑣的會心一笑中收穫到一些淡淡的感動 。
雖然這本小說最後結尾引用的那段話非常棒,但我還是更喜歡師兄在果成寺的賀新詞“逝者如斯夫,故不捨晝夜,須盡歡”,畢竟我還未到30歲,也許20年後會更喜歡小說結尾引用的那段話。
結局很簡單,因為貓膩自己也不確定生死之間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所以給了一個他自己目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生死之間的終極意義就是先活著,然後不斷探尋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的意義”。不論是關於井九成“神”後想象中的朝天大陸,還是井九消失在繼續探尋生死真意的白光裡,這些內容都是用來描述這個答案的。
“向日葵”這幅畫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也許就是畫家隨手恰好如此畫了。所以真正有意義不是這幅畫,而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本身。很多問題,比如宇宙為什麼如此,生死之間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本身其實不僅沒什麼意義,深究後的答案更是令人絕望的,有意義的是我們總想不斷探尋這些問題答案的本身。提到這幅畫就是用來呼應貓膩對生死意義的解答。
所謂生死大道,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哲學經典三問“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貓膩自誇自己是唯物主義者,那答案其實都在那裡。唯物主義修仙,這境界還不天然就比儒道釋唯心主義修仙的高到哪裡去了?
看這本書得聯絡貓膩這些年的經歷——“人到中年,親友離世”。不知偉人如何,但普通人如你我都是極度恐懼死生相隔的那種無力和孤寂感的。人越老越是恐懼,這些年的經歷促使貓膩更多的思考生死意義,最終寫下《大道朝天》。這本小說是他對自己經歷生死相隔那種恐怖和痛苦後的一種安慰劑,也是用來描述他對生死意義思考過程的一個長篇載體。問題的答案其實在書中是令人絕望的,因為所有人都會死,即使人可以永生但宇宙本身都會寂滅,永生留不住時光,死亡讓你和你愛的人、事的永遠相隔。事實上我9歲那年第一次感受到這個問題時確實如沈雲埋那年第一次思考到這個問題時一樣絕望得大哭,而後如同井九一樣開始逃避了這個問題,故事裡的井九直到自己對決祖師真正要死之時才被迫邁出了這向死而生的最後一步。沈雲埋和井九的經歷是我也是你,當然也是這些年的貓膩。
貓膩這本小說的故事選擇用淡然如水的氣質鋪開,是一種很契合講述這個問題的方式,所以單就劇情並不能討好更多的讀者,甚至對生死相隔還沒感到恐懼的人來說是極度無趣的。所以這小說有讀者覺得不好看,甚至看完三章就棄很正常,但是小說的行文功底和思想深度絕對是貓膩自己的集大成之作,頗有古龍大成之作《歡樂英雄》的味道,起碼能當之無愧評類到“文學作品”這個高度。這本書能安安靜靜看下去的讀者,常常會在略帶猥瑣的會心一笑中收穫到一些淡淡的感動 。
雖然這本小說最後結尾引用的那段話非常棒,但我還是更喜歡師兄在果成寺的賀新詞“逝者如斯夫,故不捨晝夜,須盡歡”,畢竟我還未到30歲,也許20年後會更喜歡小說結尾引用的那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