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長蛇陣,長虹貫日;二龍出水陣,雙爪共擒。
三才太乙陣,三足鼎立;四象漯河陣,四方混元。
五虎群羊陣,分點齊入;六宇連方陣,個度方圓。
七星北斗陣,太乙下界;八門金鎖陣,八仙臨凡。
九曲黃河陣,飛沙噬命;十面埋伏陣,英雄亡魂。
具體內容介紹
古代陣法-鶴翼
鶴翼是古代戰爭常用陣形,不用猜也知道這是人類一定會發展出來的.因此是專供包圍用的陣形。此種陣形主將位於中央(多半是弓步兵),兩側是副將,兩側最好使用強大的部隊(騎兵為多)。當敵人後方有我方部隊出現時,兩翼立刻可以拉長,跟我方部隊會合,立刻形成包圍。《三國志》五代中有說到,是唯一可以積極攻擊的陣形。其實嚴格說來,它說的就是要形成包圍圈。這種陣形的弓箭攻擊力較不集中,所以不強。(等一下會跟雁形去比較)
古代陣法-魚鱗
魚鱗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一層壓一層的陣形。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請注意,魚鱗跟錐形的不同點,就在於三角形的寬度。而且魚鱗在前方的部隊,通常跟保護主將的,是很密集的,這樣的排列造成跟錐形不一樣的結果。由於錐形的部隊比較散,所以互相推擠效果小,移動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魚鱗卻可以突擊(因為最前方的部隊很密集,全軍才不會被衝散,錐形卻會)。不用看也知道,魚鱗跟鶴翼都是“文官陣形”,也就是主將不用在前面親自帶頭攻擊,而是躲在後面(例如:諸葛亮,武田玄信等)。但是魚鱗防守力很弱,被人揹後一衝,立刻全軍潰散,因為背後露出太多了。
古代陣法-鋒矢
顧名思義,就是在全軍形成箭狀的樣子。主將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適合戰鬥力高的勇將。由於最前面的部隊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擊陣形。請注意,所謂的突擊陣形,並不是只有這種陣形可以突擊,事實上所有陣形都可以下突擊令但是不見得能夠做到突擊效果(全軍穿入敵陣不會被衝散)。也就是說,《三國志》五里面說的可以突擊,是說真正戰場上有突擊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隊可以下突擊令。此外,此種陣形的後方是一平行隊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動效果相當好,當然此陣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後露出太多。
古代陣法-衝軛
顧名思義是車前方的橫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陣。把隊形排成“X”形有什麼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從前、左、右三方來的敵人都如同前方一樣(請注意兩排的部隊前方朝東北跟西北方),是個相當好的山地防守陣形(因為也是線形,所以山地移輿夠快)。
古代陣法-長蛇
是人的自然會發展出的陣形,這種隊形專為山地移動用。事實上攻擊、防守均不利。不過歷史上描述這種隊形常常會有,例如陳壽的《三國志》中:“孔明觀姜維陣形,勢如長蛇”指的就是這種陣。
古代陣法-車懸
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車懸不是指形態,指的是涵義。車懸是一種騎兵陣,軍隊排成不互相推擠的多列,也就是說,這種是一車輪戰法。謙信用此陣,說穿了就是要衝散信玄隊形,取信玄的性命。
陣與中國古代戰爭
陣對於中國戰爭的影響,這個題目很大,個人能力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海涵。
首先要分三個階段,既大量騎兵投入實戰以前為一段,騎兵對步兵為一段,步騎混合為一段,擬定三篇。本篇是騎兵大量出現以前。
騎兵大量出現以前,也就是秦漢之前,從有記載的周到秦滅六國的這一段歷史。這一時期由於騎兵還沒有投入實戰(雖然已用來偵察,傳遞訊息),中原各國的主戰兵力依然是車兵和步兵,而當時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時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作為標準。如此龐大而昂貴的戰車部隊自然要步兵的掩護(單純的戰車在弩兵、長戈、長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滅。原因就在於戰車的衝擊力有限,至少和騎兵比起來是這樣),於是乎,步車陣便出現了(在此之前就有,但從沒有像春秋,戰國時對陣這麼講究)。
有人會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陣純粹是扯淡,那他是誤解了。真正原因在於中國的演義和影視將古代的陣兒戲化了(如:一字長蛇陣、六丁六甲陣、八門金鎖陣、九宮八卦陣等。)。真正的陣,或者說春秋至秦的陣,沒影視劇中表現的那麼複雜,很簡單,大致分進攻和防守兩種。
《孫臏兵法》中將陣完整系統地分為八種陣型,既:“方、圓、錐行、雁行、鉤行、玄襄、疏陣、數陣、火陣、水陣”,後兩種是特殊戰法情況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圓、錐為主。這三種是在打堂堂之陣時用,依兵力、兵士的戰鬥力、戰車的數量不同而定,並沒有多少玄機可言,只要佇列整齊既可。
錐行陣主攻,將最精銳的車兵放置前沿作衝擊用。
圓陣主守,車兵置於陣中央。
方陣攻守兼備,車兵置於後,保證陣型有足夠的厚度和反衝擊的力度。
疏陣和數陣是以步兵打車兵的戰法,類似於以後的散兵陣,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獨自作戰,尤以吳、楚用得多(戰車少,倒不是裝備不起,是用處不大,兩國水網密集,不適合車兵馳騁)。
雁行陣是弩兵的特殊戰術,長處在於加大弩兵的正面遠端火力密度。
玄襄、鉤行則較複雜,除非訓練有素,才能運用自如,威力也大,相當於大兵團的兵種配合。
以玄襄為例,,弩兵在前陣,射完後後撤,車兵在兩側,長戟在中陣,長矛在後陣,講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擊。當時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兩國能列此陣迎敵。《荊柯刺秦》中有一段秦軍攻韓的一段列玄襄陣陣勢的場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戰場上一片死寂,各兵種依次出擊,很有氣勢。
鉤行陣則是標準的車兵終極陣法,預先將車兵排在鉤的兩頭,中間放置弩、戟、矛諸兵種,由中間先出動攻擊,兩側縱列的車兵出擊,戟兵等叢集兵種再跟上。
一字長蛇陣,長虹貫日;二龍出水陣,雙爪共擒。
三才太乙陣,三足鼎立;四象漯河陣,四方混元。
五虎群羊陣,分點齊入;六宇連方陣,個度方圓。
七星北斗陣,太乙下界;八門金鎖陣,八仙臨凡。
九曲黃河陣,飛沙噬命;十面埋伏陣,英雄亡魂。
具體內容介紹
古代陣法-鶴翼
鶴翼是古代戰爭常用陣形,不用猜也知道這是人類一定會發展出來的.因此是專供包圍用的陣形。此種陣形主將位於中央(多半是弓步兵),兩側是副將,兩側最好使用強大的部隊(騎兵為多)。當敵人後方有我方部隊出現時,兩翼立刻可以拉長,跟我方部隊會合,立刻形成包圍。《三國志》五代中有說到,是唯一可以積極攻擊的陣形。其實嚴格說來,它說的就是要形成包圍圈。這種陣形的弓箭攻擊力較不集中,所以不強。(等一下會跟雁形去比較)
古代陣法-魚鱗
魚鱗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一層壓一層的陣形。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請注意,魚鱗跟錐形的不同點,就在於三角形的寬度。而且魚鱗在前方的部隊,通常跟保護主將的,是很密集的,這樣的排列造成跟錐形不一樣的結果。由於錐形的部隊比較散,所以互相推擠效果小,移動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魚鱗卻可以突擊(因為最前方的部隊很密集,全軍才不會被衝散,錐形卻會)。不用看也知道,魚鱗跟鶴翼都是“文官陣形”,也就是主將不用在前面親自帶頭攻擊,而是躲在後面(例如:諸葛亮,武田玄信等)。但是魚鱗防守力很弱,被人揹後一衝,立刻全軍潰散,因為背後露出太多了。
古代陣法-鋒矢
顧名思義,就是在全軍形成箭狀的樣子。主將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適合戰鬥力高的勇將。由於最前面的部隊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擊陣形。請注意,所謂的突擊陣形,並不是只有這種陣形可以突擊,事實上所有陣形都可以下突擊令但是不見得能夠做到突擊效果(全軍穿入敵陣不會被衝散)。也就是說,《三國志》五里面說的可以突擊,是說真正戰場上有突擊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隊可以下突擊令。此外,此種陣形的後方是一平行隊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動效果相當好,當然此陣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後露出太多。
古代陣法-衝軛
顧名思義是車前方的橫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陣。把隊形排成“X”形有什麼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從前、左、右三方來的敵人都如同前方一樣(請注意兩排的部隊前方朝東北跟西北方),是個相當好的山地防守陣形(因為也是線形,所以山地移輿夠快)。
古代陣法-長蛇
是人的自然會發展出的陣形,這種隊形專為山地移動用。事實上攻擊、防守均不利。不過歷史上描述這種隊形常常會有,例如陳壽的《三國志》中:“孔明觀姜維陣形,勢如長蛇”指的就是這種陣。
古代陣法-車懸
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車懸不是指形態,指的是涵義。車懸是一種騎兵陣,軍隊排成不互相推擠的多列,也就是說,這種是一車輪戰法。謙信用此陣,說穿了就是要衝散信玄隊形,取信玄的性命。
陣與中國古代戰爭
陣對於中國戰爭的影響,這個題目很大,個人能力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海涵。
首先要分三個階段,既大量騎兵投入實戰以前為一段,騎兵對步兵為一段,步騎混合為一段,擬定三篇。本篇是騎兵大量出現以前。
騎兵大量出現以前,也就是秦漢之前,從有記載的周到秦滅六國的這一段歷史。這一時期由於騎兵還沒有投入實戰(雖然已用來偵察,傳遞訊息),中原各國的主戰兵力依然是車兵和步兵,而當時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時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作為標準。如此龐大而昂貴的戰車部隊自然要步兵的掩護(單純的戰車在弩兵、長戈、長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滅。原因就在於戰車的衝擊力有限,至少和騎兵比起來是這樣),於是乎,步車陣便出現了(在此之前就有,但從沒有像春秋,戰國時對陣這麼講究)。
有人會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陣純粹是扯淡,那他是誤解了。真正原因在於中國的演義和影視將古代的陣兒戲化了(如:一字長蛇陣、六丁六甲陣、八門金鎖陣、九宮八卦陣等。)。真正的陣,或者說春秋至秦的陣,沒影視劇中表現的那麼複雜,很簡單,大致分進攻和防守兩種。
《孫臏兵法》中將陣完整系統地分為八種陣型,既:“方、圓、錐行、雁行、鉤行、玄襄、疏陣、數陣、火陣、水陣”,後兩種是特殊戰法情況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圓、錐為主。這三種是在打堂堂之陣時用,依兵力、兵士的戰鬥力、戰車的數量不同而定,並沒有多少玄機可言,只要佇列整齊既可。
錐行陣主攻,將最精銳的車兵放置前沿作衝擊用。
圓陣主守,車兵置於陣中央。
方陣攻守兼備,車兵置於後,保證陣型有足夠的厚度和反衝擊的力度。
疏陣和數陣是以步兵打車兵的戰法,類似於以後的散兵陣,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獨自作戰,尤以吳、楚用得多(戰車少,倒不是裝備不起,是用處不大,兩國水網密集,不適合車兵馳騁)。
雁行陣是弩兵的特殊戰術,長處在於加大弩兵的正面遠端火力密度。
玄襄、鉤行則較複雜,除非訓練有素,才能運用自如,威力也大,相當於大兵團的兵種配合。
以玄襄為例,,弩兵在前陣,射完後後撤,車兵在兩側,長戟在中陣,長矛在後陣,講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擊。當時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兩國能列此陣迎敵。《荊柯刺秦》中有一段秦軍攻韓的一段列玄襄陣陣勢的場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戰場上一片死寂,各兵種依次出擊,很有氣勢。
鉤行陣則是標準的車兵終極陣法,預先將車兵排在鉤的兩頭,中間放置弩、戟、矛諸兵種,由中間先出動攻擊,兩側縱列的車兵出擊,戟兵等叢集兵種再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