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澗一清泉
-
2 # 純鈞LHGR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揩式。常知揩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1、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明,覺醒的,開悟的。引申意為講道理。愚,不識真相,無悟性。引申意為返璞歸真。老子說,【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解釋為:【古代善於引導“道”的賢者,不以講道理為重,而以讓人返璞歸真,發揮天性為重。】
2、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解釋為:【大眾難以協調,因為他們理念複雜,不夠單純。】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賊,敗壞,傷害。《說文》:賊,敗也。
解釋為:【所以,用繁複糾纏的理念來治國,是對國家的傷害;拋棄繁複糾纏的理念來治國,是國家的幸運。】
3、知此兩者,亦揩式。常知揩式,是謂玄德。
揩,榜樣性的,規範的。亦,對稱的,相同的。常,普遍的。
解釋為:【明白這兩點的任意一點,就是治國的榜樣。全都明白的,稱得上是瞭解大道的人。
4、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反,反覆,返璞歸真。順,合理的。
解釋為:【透徹瞭解大道,以返璞歸真的心態看待事物,便可使心態達到最合乎“道”的境界。】
綜合來說,【古代大賢,更重視大眾理念的返璞歸真。大眾接觸到複雜的理念越多,對國家越不利。明白這兩點中任意一點,就是高手。兩點全都理解,可稱達人。越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越能重視返璞歸真的重要性,就一定能參透“道”的真諦。】
解讀這一章,關鍵在於如何理“智”這個字。普遍解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為什麼百姓難治理,原因是民心不純樸有太多的智巧心機,個人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老子在後面第七十七章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意思是說:天道法則就是讓多的補少的,這樣天下陰陽可保持平衡,萬物可生生不息,恆久不殆;而人道規則則是讓少的奉獻給多的,如此陰陽失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最後天下大亂。智這個字其實就是指人之智慧,這個字從古至今就沒有變過,在這裡是指人道。
那麼民之難治,以其智多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個人理解如下:一是從統治者的角度看那是因為統治者不行天道而多行人道(以智治民),那麼統治者不停的向百姓索取而不付出,這樣天下自然失衡,不平衡則亂,故而難治;二是從百姓的角度看,百姓多智即為多行人道,得而不與,萬物皆喜據為己而獨有,求多求富求貴,人人皆欲得而不欲失,社會上財富自然走入極端,貧富差距過大失衡,富者為富不仁,窮者不得已只能燒殺搶掠,天下焉能和諧,社會自然難以治理。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看這一章的其他內容。
1.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意思是古時候那些善於用天道治理國家的聖人,他們不是以人道去教授百姓而是以天道引導百姓讓其敦厚朴實。
2.民之難治,以其智多(見上)。
3.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所以統治者如果以人道治國,那麼統治者就會不停的向百姓索取而不付出,等同國之賊;而統治者以天道治國,懂得平衡之道,讓天下財富儘量均分給百姓,多的就拿出來少的就補上去,自然是國之福。大家可以看看為什麼每個王朝起初都興旺發達呢?那是因為統治者能夠很好的平衡社會財富,而王朝末期為何民怨沸騰天下大亂呢?都是因為財富極度不均所導致的!4.知此兩者亦稽式。懂得以天道治國(不以智治國)和以人道治國(以智治國)這兩種方法,那就找到了治理國家的法則。
5.常知稽式,是謂玄德。懂得把握治理國家、天下的法則,是謂玄德。什麼是德呢?能讓萬物生生不息是謂玄德,反之謂之缺德。我們常常罵人,你如此缺德是會斷子絕孫的,道理如是!6.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玄德為何深不可測、遠不可及呢?因為是與物相反的。我們對待器物,總是把玩著愛不釋手,恨不得天下萬物都據為己有。而玄德則不然,正好與之相反。俗話說有舍有得,一味索取最終必將滿盤皆輸。看看某些帝王,將天下據為己有任意揮霍不顧人民死活,最終百姓必將起而伐之國將不國。生活中也是一樣,一個公司老總如果只知道無限制的榨取員工的勞動力,公司自然是長久不了的。反觀華為,將財富以股份形式分給員工,若華為堅持永不上市,必將長久不殆!
這一章總的就是講“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的理念,“民予君,君復予民”,“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這個變化過程就如生物鏈中“地生草,草生羊,羊生狼,狼生虎,虎死復化為地”一樣,天地生萬物,萬物死後又復歸於天地”,如果其中某一環斷了,自然就失去平衡,萬物終將走向毀滅!我們總是覺得天道法則自然虛無、空洞、不實用,反而人道規則實在又實用。實際不然,我們華夏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標一直是能永恆不殆、生生不息,而不是短暫的“高富美”。比如皇帝想要王朝萬萬代故而選擇接班人時一般並不是選能力最強的,而是選擇能將家國繼續延續發展下去的。老百姓也是一樣希望子孫延綿不絕,故而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時家族企業也是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似乎改變了這一觀點了呢?總的說就是被西方文化帶偏了,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休管子孫是與非!一味追求西方的強、美、大,實則物壯則老、物極必反,故而難以長久。由此可見,中庸之道、中和之法、允執厥中這些不是糟粕,而是華夏文化的精髓,我們這些子孫應該重新學習,做任何事都應該去找到那個符合天地法則的最佳點,並將這一理念傳之後世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