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想問你:孩子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倘若一個女人不能生育,是人生最大的缺憾嗎?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我都會說。這是一個愛的世界,但不是個完美的世界。完美在人的心中,你覺得完美了,這個世界就是完美的。而在藝術上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缺憾是一種美!
愛的世界
——靈遁者
今天看了一個印度電影,電影名字叫《雄獅》,但講的卻是一個失走兒童,尋找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的全是愛。
其中兒子和養母的談話,觸動了我。兒子說:“抱歉,你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母親問:“你說什麼?”
兒子含淚回道:“我是說,我們就像一張白紙,不是嗎?不像自己生的孩子。你要接受我們的過去。而我們總是在傷害你。”
母親看著兒子道:“我能生孩子。”
兒子有點吃驚道:“什麼?”
母親認真道:“我們選擇不生。領養你們兩個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希望你們兩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這是我們的選擇。這也是我愛上你爸爸的原因。我們都認為,世上的人已經夠多了。多生一個並不能保證世界會更美。但領養一個像你們一樣的孩子,給你們融入世界的機會,這更有意義。”
我之所以對此段話觸動,是因為我遇到這樣的人了。幾年前,我在西安回民街和父親吃泡饃,和我們坐一個桌子的來了三個老外,都是女士。我用蹩腳的英語,和她們聊了一會。三人都是澳洲人,第一次來中國旅遊。兩個年齡是50多歲,一個40多歲,時間太久,我忘了具體數字。
有一個點我記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其中兩位女士都沒有孩子。只有一位有孩子。我隱約記得,一個是律師,一個是老師,另一個好像是有農場。當我聽到兩位女士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吃了一驚。我臉上的表情,大概不是很自然的的。我想問為什麼沒有孩子呢?我有很多猜測,但沒有問。她們也沒有說。
這個事情,我一直記得,和不少朋友說過。他們聽了會說:“觀念不一樣。”是啊,我們華人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孩子也被譽為愛的結晶,愛的昇華。
我思考了她們如果生活在中國,是否可以忍受的了中國關於“無後為大”的偏見。相信我,環境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個人很難有這樣長久的堅持力的。催婚,催生孩子都是一樣的。一個人到底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顯然長輩們認為按照約定成俗的順序來生活才是最恰當的。
我也相信,即使在澳洲,不生孩子的家庭,肯定是少數,估計百分之一都不到。
在電影《雄獅》中走失的孩子,叫薩羅。他經歷了飢寒,被人販子追捕,這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但我們依然相信,這個世界充滿愛,充滿想象。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叫什麼,就像薩羅,他的名字的寓意其實是雄獅的意思。我們只能說,這個充滿愛的世界不完美,有缺陷。因為我們自己有缺陷,我們自己就不完美。
我自己沒有孩子,但透過父親和母親,我深深的知道,父母兩個字有多重。就像我回憶有一次在橋頭,我問爸爸要學雜費,父親拿不出來的無助。那天正好下雨,我們姊妹三個就纏著要。因為班裡就只剩下,我們還沒有交。現在想想,是我們無知。我鄰居的一個奶奶說過這樣的話:“兒女都是來討債的。”但鄰居依然愛她的每個兒女。她在星期天總會說,今天可能大兒子,或者大女兒來之類的話。
所以我寫過這樣一句詩歌:最近,我害怕了。因為,我想到自己會成為父親。
我一個親戚,收養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現在讀初中了。父母之所以要送走孩子,是因為生孩子的這個少女,還沒有結婚。而男方好像不願娶她。總之就是要送走這個孩子。正好我這個親戚需要一個女孩,她喜歡女孩。可是自己生了兩個兒子。
我這個親戚說:“孩子是養親的,不是生親的。時間長了,就有感情了。”
我去年過年回家,還見了這個小女孩。我不清楚,她是否知道自己是抱養的。我相信,即使她清楚,她也依然愛這個家庭。甚至我覺得,告訴孩子,也是好的。但我母親反對,所以我就不多嘴了。
不能說所有收養孩子的父母,都像電影中父母那麼開明和高大。很多是因為自己不能生育,才收養的。但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那些沒有人要的孩子,現在有人養了,這不就是好事嗎?這不就是愛嗎?
給一個孩子長大的機會,成長的機會,不是一句話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世界更美。孤兒院的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人來領養,就好像沒有人來領養的孩子,才是無人要的孩子,不會有愛的孩子。他會想,為什麼我沒有人要?我醜?我有病?我傻?所以這個孩子的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我們無法想象。
好在我沒有聽說過,有哪個孩子在孤兒院度過自己的一生,最終他們都會走出孤兒院。迎接一個新的世界。
這是一個愛的世界,但不是個完美的世界。完美在人的心中,你覺得完美了,這個世界就是完美的。而在藝術上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缺憾是一種美!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詩人,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導讀:我想問你:孩子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倘若一個女人不能生育,是人生最大的缺憾嗎?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我都會說。這是一個愛的世界,但不是個完美的世界。完美在人的心中,你覺得完美了,這個世界就是完美的。而在藝術上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缺憾是一種美!
愛的世界
——靈遁者
今天看了一個印度電影,電影名字叫《雄獅》,但講的卻是一個失走兒童,尋找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的全是愛。
其中兒子和養母的談話,觸動了我。兒子說:“抱歉,你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母親問:“你說什麼?”
兒子含淚回道:“我是說,我們就像一張白紙,不是嗎?不像自己生的孩子。你要接受我們的過去。而我們總是在傷害你。”
母親看著兒子道:“我能生孩子。”
兒子有點吃驚道:“什麼?”
母親認真道:“我們選擇不生。領養你們兩個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希望你們兩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這是我們的選擇。這也是我愛上你爸爸的原因。我們都認為,世上的人已經夠多了。多生一個並不能保證世界會更美。但領養一個像你們一樣的孩子,給你們融入世界的機會,這更有意義。”
我之所以對此段話觸動,是因為我遇到這樣的人了。幾年前,我在西安回民街和父親吃泡饃,和我們坐一個桌子的來了三個老外,都是女士。我用蹩腳的英語,和她們聊了一會。三人都是澳洲人,第一次來中國旅遊。兩個年齡是50多歲,一個40多歲,時間太久,我忘了具體數字。
有一個點我記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其中兩位女士都沒有孩子。只有一位有孩子。我隱約記得,一個是律師,一個是老師,另一個好像是有農場。當我聽到兩位女士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吃了一驚。我臉上的表情,大概不是很自然的的。我想問為什麼沒有孩子呢?我有很多猜測,但沒有問。她們也沒有說。
這個事情,我一直記得,和不少朋友說過。他們聽了會說:“觀念不一樣。”是啊,我們華人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孩子也被譽為愛的結晶,愛的昇華。
我思考了她們如果生活在中國,是否可以忍受的了中國關於“無後為大”的偏見。相信我,環境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個人很難有這樣長久的堅持力的。催婚,催生孩子都是一樣的。一個人到底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顯然長輩們認為按照約定成俗的順序來生活才是最恰當的。
我也相信,即使在澳洲,不生孩子的家庭,肯定是少數,估計百分之一都不到。
在電影《雄獅》中走失的孩子,叫薩羅。他經歷了飢寒,被人販子追捕,這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但我們依然相信,這個世界充滿愛,充滿想象。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叫什麼,就像薩羅,他的名字的寓意其實是雄獅的意思。我們只能說,這個充滿愛的世界不完美,有缺陷。因為我們自己有缺陷,我們自己就不完美。
我自己沒有孩子,但透過父親和母親,我深深的知道,父母兩個字有多重。就像我回憶有一次在橋頭,我問爸爸要學雜費,父親拿不出來的無助。那天正好下雨,我們姊妹三個就纏著要。因為班裡就只剩下,我們還沒有交。現在想想,是我們無知。我鄰居的一個奶奶說過這樣的話:“兒女都是來討債的。”但鄰居依然愛她的每個兒女。她在星期天總會說,今天可能大兒子,或者大女兒來之類的話。
所以我寫過這樣一句詩歌:最近,我害怕了。因為,我想到自己會成為父親。
我一個親戚,收養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現在讀初中了。父母之所以要送走孩子,是因為生孩子的這個少女,還沒有結婚。而男方好像不願娶她。總之就是要送走這個孩子。正好我這個親戚需要一個女孩,她喜歡女孩。可是自己生了兩個兒子。
我這個親戚說:“孩子是養親的,不是生親的。時間長了,就有感情了。”
我去年過年回家,還見了這個小女孩。我不清楚,她是否知道自己是抱養的。我相信,即使她清楚,她也依然愛這個家庭。甚至我覺得,告訴孩子,也是好的。但我母親反對,所以我就不多嘴了。
不能說所有收養孩子的父母,都像電影中父母那麼開明和高大。很多是因為自己不能生育,才收養的。但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那些沒有人要的孩子,現在有人養了,這不就是好事嗎?這不就是愛嗎?
給一個孩子長大的機會,成長的機會,不是一句話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世界更美。孤兒院的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人來領養,就好像沒有人來領養的孩子,才是無人要的孩子,不會有愛的孩子。他會想,為什麼我沒有人要?我醜?我有病?我傻?所以這個孩子的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我們無法想象。
好在我沒有聽說過,有哪個孩子在孤兒院度過自己的一生,最終他們都會走出孤兒院。迎接一個新的世界。
這是一個愛的世界,但不是個完美的世界。完美在人的心中,你覺得完美了,這個世界就是完美的。而在藝術上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缺憾是一種美!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詩人,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