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hoo哈哈

    在文言文中,稱呼領導可以用“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來表示。

    古文中的稱呼還有:

    ①第一人稱

    又叫“自稱”。常用“吾、我、餘、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例句】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鄭人買履》

    ——已經拿到了鞋子,竟然說:“ 我忘記了拿尺碼。”“吾”用於句首,作主語,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輸》

    ——我知道你用什麼辦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我”用於句末,代替說話之人,作賓語。 3、餘聞而愈悲。《捕蛇者說》

    ——我越聽越覺得悲傷。“餘”用於句首,代替聽話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語。 4、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於句首,代替“我”,作主語。 5、朕乃天子,說話豈能兒戲?

    ——我乃一國之君,說話豈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稱“我”。 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孤”字用於句首,代替劉備,作主語。

    ②第二人稱

    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句】 1、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 3、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代替“仲由”,譯為“你”。 4、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你是個被僱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麼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相當於“你”。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陸游《示兒》

    ——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

    6、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而”便是代詞“你”。

    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句】1、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

    ——他們計程車氣衰竭了,我們計程車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這裡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 2、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3、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

    ④尊稱

    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之用,一般譯著“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句】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憑您微薄的力量,還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樣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兩座大山怎樣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來尊稱愚公的,相當於“您”。 2、子何恃而往?《為學》

    ——您憑什麼去呢?“子”便是對對方的敬稱,相當於“您”。

    3、公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況嗎? 4、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勸學》

    ——您說你事務多,誰像我呢? 5、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公輸》

    ——公輸盤說:“您老人家有什麼見教呢?” 6、足下事皆成。《陳涉世家》

    ——您的事業都會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滿漢全席都包括哪些菜餚?現在還能吃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