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醫生
-
2 # 老農話三農
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
種田人都知道,糧食的穩產增產,既離不開農作物對所需大量氮磷鉀及多種微量元素等的消耗,同時又需要水、Sunny和空氣,以及防治病蟲害及對田間一整套的栽培管理措施。
而糧食廢棄物粉碎桔杆還田,其只能在改良土壤的結構中,逐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及少量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而這些元素是在秸稈還田後經過水、空氣等逐步分解發酵才能產生,因其氮磷鉀等量少,而對農作物的穩產豐收也是遠遠不夠的。
同時,由於秸稈還田,農作物生產中產生的病蟲害等,不可能因為翻耕於土壤中而死亡,殘留於秸稈上病蟲害在適宜的空氣、Sunny和土增加溼度中更會滋生繁殖而危害下一茬及以後種植的農作物,所以,對收穫後的全量秸稈還田,更要精心管理農作物的生長,以防次生病蟲害的加重和發生,確保作物正常生長。
因而,這個能量守恆定律,在農業生產中不管是在理論中,還是在實際操作中都是不成立的!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能量守恆不代表元素也是守恆的啊。農業生產需要的不單單是能量,還有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
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鉀、微量元素、有機物分解成的小分子物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這些物質有的參與作物的有機物合成,有的參與酶的合成,還有的透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
例如,氮元素。在土壤中醯胺態氮被作物吸收,轉變成自身的蛋白質組成部分;二氧化碳則透過光合作用轉變成自身的有機物;土壤中有機質分解生成的氨基酸、有機酸等也被作物吸收。最終轉變成植物莖杆、葉片和果實。一部分轉變成有機物、一部分還是無機物的形式存在。
在我們收貨後,籽粒部分被人類使用,秸稈則被留在耕地裡。那麼秸稈留在耕地中經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釋放出的養分繼續培肥地力,而籽粒則被人們利用,而籽粒中營養元素是最為全面的。所以,植物的種植不是單純的依靠能量守恆定律。
土壤中的養分除了被作物吸收,還有被雜草利用、隨著水分流失的一部分。單單憑藉將作物整體還田土壤中的養分還是缺失的。
-
4 # 家和全哥
每次收完糧食把廢棄農作物處理放回地裡,從能量守恆角度講?是不是不在施肥了?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把廢棄農作物放在地裡,不但不能增加營養,反而對農作物生長有害,因為廢棄的農作物在地裡邊沒有發校好,他還會增加地裡邊的水分,對農作物苗生長不旺,發黃,最好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地裡,最好是想個辦法把這些東西處理掉。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十分的新穎,我們平時也不太想得到從能量守恆的角度考慮農田中各種情況。
首先我覺得題目中收完糧食將廢棄農作物處理放回地裡這個操作,並不能量守恆,因為農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光能、養分等很多都是為了供應農作物的果實生長髮育,而最終我們採收的糧食也就是這部分果實,我們將許多的能量從農田中已經拿走了,再將廢棄農作物處理放回田裡也是彌補不了失去的能量的。
但是將廢棄農作物返回田內是很好的想法,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在施行秸稈還田的措施,但新種植的植物是無法直接吸收作物殘渣的,
因此我們最好對殘渣進行一定的處理以便植物吸收利用,另外,要做好消毒工作,很多病蟲害寄存在農作物秸稈上,直接還田,第二年,病蟲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