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覽眾山小688568
-
2 # 自然法則是真理
哲學鼓勵探討,哲學本身的產生髮展就是探討精神的體現,是抽象思維。沒有哲學精神就不會有科學。科學是哲學的分支。藝術是形象思維的產物。一般人對形象思維更親近。藝術更能體現人的情感。
-
3 # 銳增雙鍾
藝術的本質就是要去追尋真相,無論是事件的真相、人性的真相、事物的真相、社會的真相、存在的真相……這些真相都是層層深入的,所謂藝術深度就是指的揭示真相的深度,而科學是尋找真理的,有了真相,那麼真理就是真相下面隱藏著的本質規律。所以一個藝術家絕對不能生產三偽藝術,因為偽,所以這樣的藝術家也就是偽藝術家。三偽藝術違背藝術的本質規律故。而哲學,則是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一門學問,他為科學指明方向,哲學是推理,科學再去證明。所以很多科學家同時也是藝術家或者哲學家。
-
4 # 熱帶雨林的午後
科學最本質的推動力,不是藝術和哲學,而是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要求。
藝術、哲學、科學都是社會的意識形式,他們的發展都是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本質上,其發展水平和繁榮程度,和生產方式的發展水平關聯最大。這也就是題主提到的,科學發展的地方,藝術也很繁榮的根本原因。生產方式的發展,提供了資源、資金、人才、知識積累等條件,更提供了問題探索的動力。從社會總體上看,是如此規律。
藝術、哲學對科學當然有推動作用,主要是提供了問題及求知慾、思維方式、審美能力等十分重要的滋養,為科學人才提供了精神上的主觀條件。藝術和哲學,在科學家和科學探索者身上,主要體現為主觀條件和互動作用。可能在個體方面,藝術和哲學經常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但對科學總體而言,遠遠說不上是最本質的推動力。
當然,這並不是說,生產方式發展了,藝術、哲學、科學一定就可以得到發展。意識形式的發展,還有它自身的獨立性,並不一定與社會生產發展方式同步同水平發展。
科學,與藝術和哲學,也不一定保持同步和同水平發展。他們也有各自的發展條件要求。但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關聯。這也是我們發展科學,培養科學人才,應當注重人才的人文素養的原因。
一個時期,我們過於強調培養人才的實用性,忽視了知識體系的關聯性,造成人才知識結構的顯著缺陷,文史、藝術、哲學等人文知識不足,直接影響了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但這不能說明,當時影響科學素養的根本原因是藝術和哲學。相反,科學發展的直接制約因素,是生產方式的發展水平不夠,科學和生產方式的聯絡機制不符合科學的規律和生產方式發展的規律。
題注所說的獲諾貝爾獎密集的國家,藝術也很繁榮,毋寧說,那些地區、國家的生產方式發展更加先進。西方、日本,甚至拉美,都符合這個規律。別說是藝術、哲學、科學了,連奧運獎牌數,總體上,也是和一國生產方式發展水平呈現正相關的,這個結論,就印在權威的《社會學》教材裡面。
-
5 # 科技文化鄭軍
這是藝術家和哲學家自高身價的說法。
科學最本質的推動力就是未知。當一個人接受科學教育時,老師就會告訴他,在我們這個領域有哪些問題還沒解決。需要人們去探索。一個科學家在一生中都不會窮盡他那個領域的未知,都在探索。即使他已經獲得了很大成就也是如此。
比如愛因斯坦已經是偉大的科學家,但他一生都在努力研究統一場論,到死也沒得到結果。對於他來說這就是未知,就是推動他進行研究的本質推動力。
對於普通科學工作者來說,他的推動力從他的研究專案中就可以發現。只要去找找科學國家基金申請書,看看裡面那些申請理由就行了,那就是最直接的推動力。而那裡面不可能有什麼藝術或者哲學表述。基本都是這些內容——該課題其他人進行了哪些研究,還有哪些不足,我能夠取得什麼新突破等等。
至於說為什麼科技發達的國家也是藝術發達的國家,這是經濟實力在起作用。比如諾貝爾文學獎有過奈及利亞人和秘魯人獲獎,但很少有華人看他們的作品,因為都是偏遠小國或者貧困國家,文化傳播力量有限。好萊塢很多電影的水平不如歐洲,印度和南韓電影,但是好萊塢幾大公司在全球建有發行渠道,新片都能獲得全球發行。而其他國家影視業都沒有這個渠道。
另外,一個國家發達時,落後國家的人民會關注它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藝術。比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小說和影視作品在中國風行一時,是當時最流行的外國文化。那是因為日本當時處於經濟高峰,是中國的學習榜樣。隨著日本經濟實力退潮,日本文化在中國成了小眾文化。
甚至在七八十年代,中國臺灣和香港都向大陸廣泛輸出文化產品,而現在大陸人很少再看港片和臺片。這都是經濟實力決定文化傳播的例子。
-
6 # 懷疑探索者
科學的最本質的推動力,就是人類傳遞基因的慾望。
如果大猩猩可以具有人類的智慧,它們也會發展科學。宇宙之中一切的生命體(目前只知道地球上存在),它們的最終目標就是延續自身的存在,即不斷的複製和傳遞DNA。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了傳遞DNA,一切有智慧的物種會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強,透過科學技術征服一切困難阻礙。
人類之所以要發展科學,拒絕神學迷信,就是為了讓自己在宇宙之中變得更強,可以最終征服大自然。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而知識既可以是正確的,也可以是錯誤的。為了獲得最可靠的知識,就需要使用科學這種有效的工具來完成使命。
(紅巨星吞沒地球)
所以,科學就是為了獲取真正的知識,真正的知識讓人類成熟和強大,最終獲得延續自身存在的強大力量。比如,三十億年後太陽要膨脹為紅巨星,屆時地球將會被火海淹沒。人類只有掌握了儘可能多的星系移民和外太空生存的知識,才能逃避這樣的大劫難。如果沒有科學,或者科學發展被遏制,人類就沒有希望。
至於哲學和藝術,它們本質上也是因為人類為了延續DNA而發展起來的文化副產品。它們與科學是有一定關係的,但是它們並不能指導科學,無法為科學指明方向。
回覆列表
因為藝術和哲學都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質,它們是客觀世界真實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們與探究真理的科學是相通的。也就是說,科學和藝術、哲學形而上追求的東西是一樣的。因而人類要尊重科學、哲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