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足代會的會議間隙,會場內一直在播放歌曲《追夢赤子心》,其中有一句歌詞: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中國足球不缺冷眼,更不缺嘲笑,缺的是管理層橫下一條心“向前跑”的勁。
在本屆會議上,著眼未來的《2020行動計劃》以及《青訓體系建設165計劃》同時被提出。至少從紙面來看,搞青訓——足協是認真的。
“我們不是沒有人才,只是出不來。問題不在他們在我們,這是我們管理者要去解決的問題。”足協副主席李毓毅的表態,會成為中國足球青訓歷史的分水嶺嗎?
比賽中的小球員
要讓孩子每週都有比賽踢
作為青少年足球最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一部分,中國的青少年足球賽事曾經很混亂。
首先便是賽制的問題。一直以來,中國的青少年聯賽採用的都是分階段的區域性賽會制比賽,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比賽場次太少,同時比賽時間又太集中。
如今,這樣的窘境終於有望得到改變。
在本屆足代會提出的《2020行動計劃》當中,完善青少年競賽體系成為了工作目標之一。足協提出,要逐步在青少年賽事中實現週末制、主客場制,以及升降級。
出於客觀條件原因,足協將在全國建立4-6個大區,開始試點建立區域性省市間的週末主客場比賽。
設想固然美好,但恐怕仍有球迷會問,真正把這些設想落實要等到什麼時候?
按目前計劃來看,不用等太久,就在2017年。
和競賽體系改革同時提上臺面的還有青少年球隊數量的增加。
足協表示,從U15隊伍開始,未來將不會再只設置單數年齡段,而是每一個年齡段都有球隊。同時,對職業俱樂部也將設立青訓准入標準。
到2020年,足協希望賽事中的全國精英青少年隊伍能達到240支,這一數字相比2016年的168支增加了近一半。
2014全國U15足球錦標賽小組賽,恆大足校Vs河南建業。視覺中國 資料
9年義務教育要上360節足球課
賽事是發展青少年足球的關鍵要素之一,但也絕不是唯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基層教練員、裁判員的培訓這類基礎工作自不必說,除了這些,足協在一些更為細枝末節的地方也給予了注意。
比如著手設立足球場地設施標準、修訂《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教學大綱》、在全國設立青訓中心、建立青少年球員資料庫……
先說場地方面。按規劃,3年後中國的足球場地目標新增6萬塊,相比競賽體系的搭建,這或許是帶動青少年踢球的更大助力。
此外,足協還制訂了青訓聯合補償計劃。
青少年球員從第一次接受專業培訓開始,經歷的每一個訓練機構都會記錄,將來一旦成為職業運動員,轉會的補償也要給到早期的青訓機構。
這幾年,關於中國足協和教育部如何開展合作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對此教育部的態度是,先從最基礎的教學抓起。
據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中國足協副主席王登峰透露,為了更好地指導青少年學生的足球學習,全國校足辦組織專家編寫了足球課的示範影片教案。
按照每學期20周,每週一節課來計算,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一共要上360節足球課,而這套教學示範影片也有整整360集,今年內就會進行拍攝。
北京孩子在上足球課。視覺中國 資料
教育部和足協已實現“打通”
雖然頒佈了政策,但在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大潮中,未解決的問題依舊太多。
比如校園足球背後的教育部門和社會足球背後的足球協會,就在規則上存在“衝突”。
根據教育系統體教部門的一個規定,凡是註冊參加了中國足協及地方足協系列比賽的球員,都不得再註冊參加校園足球的比賽。
在本屆足代會期間,足協在媒體面前沒有迴避這一問題,領導層表示,雖然問題還存在,但已經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一個是註冊(的重疊),一個是賽事搶人,一個是政策的壁壘問題。”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李毓毅透露,在註冊方面現在已經沒有問題,校園足球的註冊資料全部都將給到中國足協,兩家已經“打通”。
而在競賽搶人方面,雙方也已經做了溝通,未來的賽事基本能做到不衝突不矛盾,雙方會共享比賽,“連之後比賽的日程表都已經做好了。”
此外,足協還打算把業餘球隊建設做到學校當中,不光是學生,其他人也可以參與。
而從小區域到大區域,不同層級的青少年球隊、訓練營選拔也已經開始實施,得到的效果足協稱“相當滿意”。
“我們有責任為校園足球服務,配合支援校園足球搞好。”李毓毅說。
“如果5萬所學校校園足球起來了,就算每個學校註冊100個青少年球員,不也就有500萬人了。我們做不到的東西,透過體制創新(來做到),校園足球也是一種體制的創新。”
附:什麼是“165”行動計劃?
“165”行動計劃,包括構建完善1個機制,建設6個平臺,強化5項保障。
其中1項機制是指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組織中國足協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後每月召開一次例會,每年聯合開展2-3次專題調研。
而“165”行動計劃建設的6個平臺,可以通俗理解為——
一是探索建立校園足球業餘俱樂部;
二是足協加速青訓中心建設;
三是中超中甲增設青訓序列的17歲年齡梯隊;
四是評估扶持社會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
五是開展青少年足球主客場聯賽,把過去雙年齡段改為單年齡段,把過去的賽會制改成主客場制;
第六是將送到國外踢球的孩子,建立資料庫加以關注。
在武漢足代會的會議間隙,會場內一直在播放歌曲《追夢赤子心》,其中有一句歌詞: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中國足球不缺冷眼,更不缺嘲笑,缺的是管理層橫下一條心“向前跑”的勁。
在本屆會議上,著眼未來的《2020行動計劃》以及《青訓體系建設165計劃》同時被提出。至少從紙面來看,搞青訓——足協是認真的。
“我們不是沒有人才,只是出不來。問題不在他們在我們,這是我們管理者要去解決的問題。”足協副主席李毓毅的表態,會成為中國足球青訓歷史的分水嶺嗎?
比賽中的小球員
要讓孩子每週都有比賽踢
作為青少年足球最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一部分,中國的青少年足球賽事曾經很混亂。
首先便是賽制的問題。一直以來,中國的青少年聯賽採用的都是分階段的區域性賽會制比賽,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比賽場次太少,同時比賽時間又太集中。
如今,這樣的窘境終於有望得到改變。
在本屆足代會提出的《2020行動計劃》當中,完善青少年競賽體系成為了工作目標之一。足協提出,要逐步在青少年賽事中實現週末制、主客場制,以及升降級。
出於客觀條件原因,足協將在全國建立4-6個大區,開始試點建立區域性省市間的週末主客場比賽。
設想固然美好,但恐怕仍有球迷會問,真正把這些設想落實要等到什麼時候?
按目前計劃來看,不用等太久,就在2017年。
和競賽體系改革同時提上臺面的還有青少年球隊數量的增加。
足協表示,從U15隊伍開始,未來將不會再只設置單數年齡段,而是每一個年齡段都有球隊。同時,對職業俱樂部也將設立青訓准入標準。
到2020年,足協希望賽事中的全國精英青少年隊伍能達到240支,這一數字相比2016年的168支增加了近一半。
2014全國U15足球錦標賽小組賽,恆大足校Vs河南建業。視覺中國 資料
9年義務教育要上360節足球課
賽事是發展青少年足球的關鍵要素之一,但也絕不是唯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基層教練員、裁判員的培訓這類基礎工作自不必說,除了這些,足協在一些更為細枝末節的地方也給予了注意。
比如著手設立足球場地設施標準、修訂《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教學大綱》、在全國設立青訓中心、建立青少年球員資料庫……
先說場地方面。按規劃,3年後中國的足球場地目標新增6萬塊,相比競賽體系的搭建,這或許是帶動青少年踢球的更大助力。
此外,足協還制訂了青訓聯合補償計劃。
青少年球員從第一次接受專業培訓開始,經歷的每一個訓練機構都會記錄,將來一旦成為職業運動員,轉會的補償也要給到早期的青訓機構。
這幾年,關於中國足協和教育部如何開展合作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對此教育部的態度是,先從最基礎的教學抓起。
據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中國足協副主席王登峰透露,為了更好地指導青少年學生的足球學習,全國校足辦組織專家編寫了足球課的示範影片教案。
按照每學期20周,每週一節課來計算,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一共要上360節足球課,而這套教學示範影片也有整整360集,今年內就會進行拍攝。
北京孩子在上足球課。視覺中國 資料
教育部和足協已實現“打通”
雖然頒佈了政策,但在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大潮中,未解決的問題依舊太多。
比如校園足球背後的教育部門和社會足球背後的足球協會,就在規則上存在“衝突”。
根據教育系統體教部門的一個規定,凡是註冊參加了中國足協及地方足協系列比賽的球員,都不得再註冊參加校園足球的比賽。
在本屆足代會期間,足協在媒體面前沒有迴避這一問題,領導層表示,雖然問題還存在,但已經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一個是註冊(的重疊),一個是賽事搶人,一個是政策的壁壘問題。”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李毓毅透露,在註冊方面現在已經沒有問題,校園足球的註冊資料全部都將給到中國足協,兩家已經“打通”。
而在競賽搶人方面,雙方也已經做了溝通,未來的賽事基本能做到不衝突不矛盾,雙方會共享比賽,“連之後比賽的日程表都已經做好了。”
此外,足協還打算把業餘球隊建設做到學校當中,不光是學生,其他人也可以參與。
而從小區域到大區域,不同層級的青少年球隊、訓練營選拔也已經開始實施,得到的效果足協稱“相當滿意”。
“我們有責任為校園足球服務,配合支援校園足球搞好。”李毓毅說。
“如果5萬所學校校園足球起來了,就算每個學校註冊100個青少年球員,不也就有500萬人了。我們做不到的東西,透過體制創新(來做到),校園足球也是一種體制的創新。”
附:什麼是“165”行動計劃?
“165”行動計劃,包括構建完善1個機制,建設6個平臺,強化5項保障。
其中1項機制是指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組織中國足協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後每月召開一次例會,每年聯合開展2-3次專題調研。
而“165”行動計劃建設的6個平臺,可以通俗理解為——
一是探索建立校園足球業餘俱樂部;
二是足協加速青訓中心建設;
三是中超中甲增設青訓序列的17歲年齡梯隊;
四是評估扶持社會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
五是開展青少年足球主客場聯賽,把過去雙年齡段改為單年齡段,把過去的賽會制改成主客場制;
第六是將送到國外踢球的孩子,建立資料庫加以關注。
一是探索建立校園足球業餘俱樂部;
二是足協加速青訓中心建設;
三是中超中甲增設青訓序列的17歲年齡梯隊;
四是評估扶持社會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
五是開展青少年足球主客場聯賽,把過去雙年齡段改為單年齡段,把過去的賽會制改成主客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