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孤立的看,要結合全詩意境解讀。蘇轍原詩為:《懷澠池寄子瞻兄》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蘇軾和詩: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填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是蘇軾的一首和詩,要用對方的韻的。這是制約詩表達的一個因素。有時候會為了湊字而說話。——當然,蘇軾的水準還是很高的,不至於淪落到湊字的地步。但這確實是一個解讀本詩的重要因素。第二,飛鴻的意象問題。有人總結了蘇軾詩詞中用的“鴻”的意象(淺談蘇軾的“鴻”韻),其中飛鴻,蘇軾多次使用。取的意象也不盡相同。在這裡,飛鴻透露的是“飛飛停停,短暫,不定”。上述意象,就是解開本詩的鑰匙。第三,第二聯承接第一聯,描繪了飛鴻的行蹤規律,到處飛飛停停,偶然落下,留下一些印記,我們能看到這些印記,卻不見了飛鴻。——用之於人,也是這樣,我們四處奔波,不管是為了理想還是被迫,都像這飛鴻一樣的。這兩句,總體上來看,是偏於消極的。看有答主從積極角度解讀,私以為是不合適的。因為它用的是飛鴻這個意象。第三,第三聯是寫實,感慨舊事。可以理解為繼續說飛鴻的事情。老僧死了,不過是多了個新塔。牆壁壞了,舊時的題壁也找不見了。剛才說,飛鴻還能留下指爪。而我的題壁,牆壞了,就跟著沒了。——這似乎把心情引得更消極了。第四,到了第四聯。想起來往事。路途崎嶇,馬都給死掉了,只好改用驢。“路常人困”,也都不是什麼積極地詞。——所以,總體上來看,本詩是消極的。相比來說,蘇轍的那首要比蘇軾的這首積極得多。但是在對人生的思考上,要淺很多了。答題的諸位,千萬別從佛學的角度解答本詩。雖然裡面有僧。要知道蘇軾寫這首詩的時候才多大啊,那時候他還沒去研究佛學呢。這時候的蘇軾,總體上來看,是積極向上的。只是偶爾心情不好,才感慨下人生。他用的佛學的典故,也都是普及版的,差不多是個讀書人就知道的。他對佛學的理解,也大概是這個層次。如果非要扯上什麼思想的話,老莊倒是可以往裡面拉。不過需要指明的是,這時候他的思想只是和老莊不謀而合。他並沒有去研究老莊呢!
不能孤立的看,要結合全詩意境解讀。蘇轍原詩為:《懷澠池寄子瞻兄》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蘇軾和詩: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填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是蘇軾的一首和詩,要用對方的韻的。這是制約詩表達的一個因素。有時候會為了湊字而說話。——當然,蘇軾的水準還是很高的,不至於淪落到湊字的地步。但這確實是一個解讀本詩的重要因素。第二,飛鴻的意象問題。有人總結了蘇軾詩詞中用的“鴻”的意象(淺談蘇軾的“鴻”韻),其中飛鴻,蘇軾多次使用。取的意象也不盡相同。在這裡,飛鴻透露的是“飛飛停停,短暫,不定”。上述意象,就是解開本詩的鑰匙。第三,第二聯承接第一聯,描繪了飛鴻的行蹤規律,到處飛飛停停,偶然落下,留下一些印記,我們能看到這些印記,卻不見了飛鴻。——用之於人,也是這樣,我們四處奔波,不管是為了理想還是被迫,都像這飛鴻一樣的。這兩句,總體上來看,是偏於消極的。看有答主從積極角度解讀,私以為是不合適的。因為它用的是飛鴻這個意象。第三,第三聯是寫實,感慨舊事。可以理解為繼續說飛鴻的事情。老僧死了,不過是多了個新塔。牆壁壞了,舊時的題壁也找不見了。剛才說,飛鴻還能留下指爪。而我的題壁,牆壞了,就跟著沒了。——這似乎把心情引得更消極了。第四,到了第四聯。想起來往事。路途崎嶇,馬都給死掉了,只好改用驢。“路常人困”,也都不是什麼積極地詞。——所以,總體上來看,本詩是消極的。相比來說,蘇轍的那首要比蘇軾的這首積極得多。但是在對人生的思考上,要淺很多了。答題的諸位,千萬別從佛學的角度解答本詩。雖然裡面有僧。要知道蘇軾寫這首詩的時候才多大啊,那時候他還沒去研究佛學呢。這時候的蘇軾,總體上來看,是積極向上的。只是偶爾心情不好,才感慨下人生。他用的佛學的典故,也都是普及版的,差不多是個讀書人就知道的。他對佛學的理解,也大概是這個層次。如果非要扯上什麼思想的話,老莊倒是可以往裡面拉。不過需要指明的是,這時候他的思想只是和老莊不謀而合。他並沒有去研究老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