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zhe11529

    先說兩漢,儒家地位非常非常高,是國家意識形態。 春秋公羊歷代都是王者之學,看起來是在研究聖人真意,事實上全在借題發揮,算是政治學吧。今文和古文經學的爭論幾乎貫穿整個兩漢時期(漢武以後,鄭玄以前)。和後代是一種類似學術爭論不同,在漢代,那絕對是政治爭論。而且漢代確立儒學取士,雖然孝廉、秀才啥的都是推薦的,但其實也是要考試的,考的重點還是在經學與時政相結合,要是不懂經學,還是上不去的。漢代經學重視師承,講究疏不破注,非常嚴謹,其實也正是適應了政治需要。每一個字都是要命的好麼……都代表利益好麼……後代學術研究講究創新,但是一旦和巨大的利益捆綁上了,就不能有個人的隨意創新,否則真會亂的。中國在漢代以前,沒有在石頭上大規模刻字的傳統(一般勒石記功也就刻沒多少字,比如秦始皇東巡泰山,刻字也沒刻幾個字),但是儒家經典在漢代就刻在石頭上,為的就是統一,每個字都要統一……可見其受重視的程度。在漢代,儒家經典和西方中世紀的聖經有一比的。孔子素王,代漢立法……現在看來都好笑……孔子知道漢代麼?隔著那麼長時間,真心是“先知”了。但是漢代儒學就是那麼說的……受命於天這四個字,現代人看起來很扯,但是在漢代,那是不折不扣的真理。而什麼是國家之德,什麼是天命所歸,解釋權在儒家經典裡面。魏晉的時候,漢代全面崩潰,四百年的大漢,在當時人看來就是天下……而漢朝的奔潰,使得知識分子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他們開始不相信儒家經典裡面建構的體系了,急切地需要重建整個信仰體系。而這個時候佛教和道教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但是在官方,儒家思想,儒家經典永遠是最重要的國家意識。如果翻開史書,會發現有大量秉持著儒家思想的人活躍在每個政權之中。而玄學,也並非是純粹的道家和佛教思想,而是某種意義上的三教合流。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麼一個事:阮宣子 有令聞,太尉 王夷甫 見而問曰:”老 莊 與聖教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闢之為掾。世謂‘三語掾’。... 意思就是老莊和儒家的本質是一樣的……這是當時很多知識分子的想法,援道入儒,甚至援佛入儒。當然,玄學也是很複雜的,也有很多政治的意涵在裡面,具體的就太多太多了。什麼裸奔啊,嗑藥啊,美男子啊,這些是後世的放大。當然,相比較兩漢和宋,”士風輕浮“也是漢魏六朝一直被人詬病的點。但是我不同意那種輕浮是主流。世代經學方有世代門風,世代門風方有世代門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院生產需要帶些什麼東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