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唐朝初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唐朝賜姓李姓,改名李勣,(594年-669年12月31日),幫助唐朝打敗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少數民族政權。一生歷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669年去世,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徐茂公的兒子:
李震(617年—665年),字景陽,李勣長子,永徽四年(653年)任 澤州刺史,顯慶二年(657年)轉 趙州刺史,龍朔二年(662年)任 梓州刺史,麟德二年三月卒於梓州(在今四川三臺縣潼川鎮),年四十九。諡號定。妻王氏。
李思文,唐朝時期歷史人物,李勣次子,官拜潤州刺史。
徐茂公的孫子:
李敬業(636年-684年),又稱徐敬業,祖籍曹州離狐縣(今山東省鄄城西南),是唐初將領李勣之孫,李震之子。他是唐睿宗時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而起事的領導者。[1]徐敬業從小善於騎射,有才智。因父早死,直接承襲了祖父的英國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後坐事被眨為柳州司馬。武太后廢帝唐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後李旦上表請辭,由武太后臨朝稱制。徐敬業與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在684年九月起兵於揚州,徐敬業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領揚州大都督,以勤王,匡扶盧陵王李顯復位為名出師,由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
徐敬猷(?—684年),又叫李敬猷,祖籍曹州離狐,是唐朝開國名將李勣之孫,李震之子,李敬業之弟。當時武則天大權獨攬,廢中宗李旦,立睿宗李顯。公元684年,其兄李敬業因貪汙被貶柳州司馬,途徑揚州遇到同樣遭遇的唐之奇、駱賓王等人,於是聯合起來,以匡扶中宗為號召,發動揚州之變。武則天下令剝奪李敬業兄弟的賜姓,能改回徐姓。
徐敬真
徐思順
徐茂公,唐朝初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唐朝賜姓李姓,改名李勣,(594年-669年12月31日),幫助唐朝打敗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少數民族政權。一生歷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669年去世,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徐茂公的兒子:
李震(617年—665年),字景陽,李勣長子,永徽四年(653年)任 澤州刺史,顯慶二年(657年)轉 趙州刺史,龍朔二年(662年)任 梓州刺史,麟德二年三月卒於梓州(在今四川三臺縣潼川鎮),年四十九。諡號定。妻王氏。
李思文,唐朝時期歷史人物,李勣次子,官拜潤州刺史。
徐茂公的孫子:
李敬業(636年-684年),又稱徐敬業,祖籍曹州離狐縣(今山東省鄄城西南),是唐初將領李勣之孫,李震之子。他是唐睿宗時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而起事的領導者。[1]徐敬業從小善於騎射,有才智。因父早死,直接承襲了祖父的英國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後坐事被眨為柳州司馬。武太后廢帝唐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後李旦上表請辭,由武太后臨朝稱制。徐敬業與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在684年九月起兵於揚州,徐敬業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領揚州大都督,以勤王,匡扶盧陵王李顯復位為名出師,由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
徐敬猷(?—684年),又叫李敬猷,祖籍曹州離狐,是唐朝開國名將李勣之孫,李震之子,李敬業之弟。當時武則天大權獨攬,廢中宗李旦,立睿宗李顯。公元684年,其兄李敬業因貪汙被貶柳州司馬,途徑揚州遇到同樣遭遇的唐之奇、駱賓王等人,於是聯合起來,以匡扶中宗為號召,發動揚州之變。武則天下令剝奪李敬業兄弟的賜姓,能改回徐姓。
徐敬真
徐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