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武器其實並不複雜,現代化學恐怕是人類最早掌握的現代學科,早在明朝華人就已經在研究煤氣,1898年居里夫人都已經搗鼓出放射性元素了,製造個化學毒劑有什麼難的?
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化學武器應該是中國北宋兵書《武經總要》中的“毒煙彈”,它甚至留下了完整的配方:15兩硫磺,5兩草頭烏,火硝1斤14兩,巴豆5兩,狼毒5兩,桐油2兩半,小油2兩半,木炭粉5兩,瀝青2兩半,砒霜2兩,黃蠟1兩,竹茹1兩1分,麻茹1兩1分,搗碎了拌在一起,然後捏成一個5斤的藥球,然後用1丈2尺長的麻繩穿起來。繼而再拿爛紙12兩半,麻皮10兩,瀝青2兩半,黃蠟2兩半,黃丹1分1兩,碳粉半斤搗碎混在一起,做成殼子糊在外面。
據說這毒煙球威力非凡,點燃後可以產生出滾滾濃煙,人如果聞了這種煙氣,便會被燻得口鼻流血,快活似神仙;守城的部隊會用投石機來發射毒煙彈,用來殺傷攻城的敵軍,投擲時毒煙彈外面還得裹一層黃蒿草,以製造更大的煙燻效果。
在另一些記載中,希臘人被認為是毒氣戰的祖宗,他們在公元前5世紀的伯尼奔尼撒戰爭中使用了毒氣,斯巴達人將瀝青和硫磺混在一起,然後投擲出去攻擊雅典人的城市,製造出了巨大的毒煙。此外還有與羅馬人對陣的波斯人,他們在256年進攻敘利亞的攻杜拉-歐羅普斯城時遭遇羅馬軍隊的堅強反抗,於是波斯人決定挖掘隧道入城,卻沒想到羅馬人發現隧道後展開了英勇的對攻,反而攻入了隧道,為了阻止羅馬人反攻,波斯人拿鼓風機將硫磺燃燒的煙氣送入隧道,把這些羅馬人燻殺至死。
19世紀時,歐洲的列強國家發明了一些將有毒物質裝填在彈頭中使用的方法,這被認為是現代軍用毒氣彈的鼻祖,但大體仍然是借用硫磺和發煙劑製造煙霧燻人,以窒息方式傷敵的做法,殺傷效率並不高,或者給炮彈和子彈“淬毒”,以提高殺傷力。實際上,整個19世紀關於使用軍用毒氣彈的記載並不多,這是因為整個西方世界的近現代化工在19世紀末才真正發展起來。
不過,我們有理由認為窒息性的化學武器在當時已經有點見怪不怪了,比如海牙法庭早在1899年就給窒息性的化武定了個宣言禁令,表示“禁止使用以散佈窒息性和有毒氣體為唯一目的的拋射物”,後來更在1907年時於《陸戰法規和慣例公約》附件中嚴格規定了“禁止和釋放有毒武器”。
目前世界歷史中一般認為近現代化武首次逞兇時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剛開始沒幾個月,法國軍隊就對德國軍隊發射了3萬發溴乙酸乙酯槍榴彈(催淚彈),而德軍也對法軍發射了3000發聯甲氧基苯胺(噴嚏彈),至此打開了化武的大門。雙方繼而開始組建毒氣部隊,並研究了一系列高毒性毒劑。最早的大規模毒氣是氯氣,即我們現代給自來水、游泳池消毒的氣體,氯氣最大的特點就是製造簡單,透過直流電對飽和鹽水進行電解就能工業化製造。
但與世界史不同的是,有些說法懷疑最早的現代毒氣使用來自於1900年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有多部清朝的野史雜記記敘了洋兵拿毒藥炮殺傷清軍和義和團的事例,如 《西巡迴鑾始末記》中記載:“且因洋兵開放列低炮之故,各屍體倒地者身無傷痕居多。蓋因列低炮系毒藥摻配而成,炮彈落地,即有綠氣冒出,鑽入鼻竅內者,即不自知殞命,甚至城破三點鐘後,洋兵猶見華兵若干,擎槍倚牆,怒目而立,一若將欲開槍者,然及逼近試之,始知已中彈氣而斃,只以其身倚牆,顧為仆地。”洋人打天津所用的“列低炮”傳聞是由軍艦“阿爾及靈”運來的。
這個“列低炮”便是清人記敘的洋人毒炮,它在同期的1899-1902年英布戰爭中也同樣被使用,“列低炮”被形容為“炮彈炸處,綠煙四散,聞之即死”,據說還因此遭受到許多國家的抨擊,認為太過殘忍無恥。《萬國公報》曾經報道英軍在的作戰情況:"列低毒大炮炸裂時,綠氣四散,觸者即死……此次英國鐵甲船到津運此炮2門,放過數次,有一次中一炮臺,臺人一時均死;又一次適中購到馬600匹,中之即死。"
後人根據推測,認為英華人使用的“毒氣彈”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使用了新型火藥,被清人誤認為是毒氣彈,同時將衝擊波震死的人當做被毒死的。另一種則認為,英軍“列低炮”符合典型的氯氣彈特徵,是毒氣彈無疑。但比較說不通的是,氯氣彈一般透過氯氣罐順風投放,透過炮彈射擊殺敵的情況較少。
假如南非、中國的這兩次毒氣彈是真的話,那麼完全可以肯定,歐洲在19世紀就已經制造出了真正的化學毒氣彈。
化學武器其實並不複雜,現代化學恐怕是人類最早掌握的現代學科,早在明朝華人就已經在研究煤氣,1898年居里夫人都已經搗鼓出放射性元素了,製造個化學毒劑有什麼難的?
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化學武器應該是中國北宋兵書《武經總要》中的“毒煙彈”,它甚至留下了完整的配方:15兩硫磺,5兩草頭烏,火硝1斤14兩,巴豆5兩,狼毒5兩,桐油2兩半,小油2兩半,木炭粉5兩,瀝青2兩半,砒霜2兩,黃蠟1兩,竹茹1兩1分,麻茹1兩1分,搗碎了拌在一起,然後捏成一個5斤的藥球,然後用1丈2尺長的麻繩穿起來。繼而再拿爛紙12兩半,麻皮10兩,瀝青2兩半,黃蠟2兩半,黃丹1分1兩,碳粉半斤搗碎混在一起,做成殼子糊在外面。
據說這毒煙球威力非凡,點燃後可以產生出滾滾濃煙,人如果聞了這種煙氣,便會被燻得口鼻流血,快活似神仙;守城的部隊會用投石機來發射毒煙彈,用來殺傷攻城的敵軍,投擲時毒煙彈外面還得裹一層黃蒿草,以製造更大的煙燻效果。
在另一些記載中,希臘人被認為是毒氣戰的祖宗,他們在公元前5世紀的伯尼奔尼撒戰爭中使用了毒氣,斯巴達人將瀝青和硫磺混在一起,然後投擲出去攻擊雅典人的城市,製造出了巨大的毒煙。此外還有與羅馬人對陣的波斯人,他們在256年進攻敘利亞的攻杜拉-歐羅普斯城時遭遇羅馬軍隊的堅強反抗,於是波斯人決定挖掘隧道入城,卻沒想到羅馬人發現隧道後展開了英勇的對攻,反而攻入了隧道,為了阻止羅馬人反攻,波斯人拿鼓風機將硫磺燃燒的煙氣送入隧道,把這些羅馬人燻殺至死。
19世紀時,歐洲的列強國家發明了一些將有毒物質裝填在彈頭中使用的方法,這被認為是現代軍用毒氣彈的鼻祖,但大體仍然是借用硫磺和發煙劑製造煙霧燻人,以窒息方式傷敵的做法,殺傷效率並不高,或者給炮彈和子彈“淬毒”,以提高殺傷力。實際上,整個19世紀關於使用軍用毒氣彈的記載並不多,這是因為整個西方世界的近現代化工在19世紀末才真正發展起來。
不過,我們有理由認為窒息性的化學武器在當時已經有點見怪不怪了,比如海牙法庭早在1899年就給窒息性的化武定了個宣言禁令,表示“禁止使用以散佈窒息性和有毒氣體為唯一目的的拋射物”,後來更在1907年時於《陸戰法規和慣例公約》附件中嚴格規定了“禁止和釋放有毒武器”。
目前世界歷史中一般認為近現代化武首次逞兇時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剛開始沒幾個月,法國軍隊就對德國軍隊發射了3萬發溴乙酸乙酯槍榴彈(催淚彈),而德軍也對法軍發射了3000發聯甲氧基苯胺(噴嚏彈),至此打開了化武的大門。雙方繼而開始組建毒氣部隊,並研究了一系列高毒性毒劑。最早的大規模毒氣是氯氣,即我們現代給自來水、游泳池消毒的氣體,氯氣最大的特點就是製造簡單,透過直流電對飽和鹽水進行電解就能工業化製造。
但與世界史不同的是,有些說法懷疑最早的現代毒氣使用來自於1900年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有多部清朝的野史雜記記敘了洋兵拿毒藥炮殺傷清軍和義和團的事例,如 《西巡迴鑾始末記》中記載:“且因洋兵開放列低炮之故,各屍體倒地者身無傷痕居多。蓋因列低炮系毒藥摻配而成,炮彈落地,即有綠氣冒出,鑽入鼻竅內者,即不自知殞命,甚至城破三點鐘後,洋兵猶見華兵若干,擎槍倚牆,怒目而立,一若將欲開槍者,然及逼近試之,始知已中彈氣而斃,只以其身倚牆,顧為仆地。”洋人打天津所用的“列低炮”傳聞是由軍艦“阿爾及靈”運來的。
這個“列低炮”便是清人記敘的洋人毒炮,它在同期的1899-1902年英布戰爭中也同樣被使用,“列低炮”被形容為“炮彈炸處,綠煙四散,聞之即死”,據說還因此遭受到許多國家的抨擊,認為太過殘忍無恥。《萬國公報》曾經報道英軍在的作戰情況:"列低毒大炮炸裂時,綠氣四散,觸者即死……此次英國鐵甲船到津運此炮2門,放過數次,有一次中一炮臺,臺人一時均死;又一次適中購到馬600匹,中之即死。"
後人根據推測,認為英華人使用的“毒氣彈”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使用了新型火藥,被清人誤認為是毒氣彈,同時將衝擊波震死的人當做被毒死的。另一種則認為,英軍“列低炮”符合典型的氯氣彈特徵,是毒氣彈無疑。但比較說不通的是,氯氣彈一般透過氯氣罐順風投放,透過炮彈射擊殺敵的情況較少。
假如南非、中國的這兩次毒氣彈是真的話,那麼完全可以肯定,歐洲在19世紀就已經制造出了真正的化學毒氣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