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唐代詩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

      它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

      天亮後,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創作背景及思想內容】

      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時杜甫因陝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3、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 2 # 爆笑老神仙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 花重錦官城。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裡,“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不是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你看它多麼“好”!

    第二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裡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象雲一樣黑。好呀!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那麼,田裡的禾苗呢?山上的樹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裡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裡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顯然是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裡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分明是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又表現得多麼生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稜瓜湯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