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尾讀正史

    劉備是否認可李嚴的軍事才能呢?答案是肯定的。

    【劉備託孤】

    劉備病逝於永安,臨死前託孤的重臣只有兩人,就是李嚴和諸葛亮。《三國志》記載:“(章武)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史書記載李嚴受託孤時,劉備給李嚴的定位是負責軍事,“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那麼李嚴自身的軍事指揮能力到底如何呢?

    我們從《李嚴傳》中可以看到有三處領兵記載:

    第一次:成都之戰時,劉璋命李嚴領軍前往綿竹抵抗劉備,李嚴到達綿竹後立即就投降了劉備。這一次臨陣倒戈看不出他的軍事能力。

    第二次:川蜀盜賊馬秦、高勝等人叛亂,聚眾數萬人。李嚴率自己郡內兵馬五千人前往平定,大破賊軍,斬馬、高首級。

    第三次:高定率軍圍新道縣,李嚴率軍破賊。

    所以從後兩次領兵記載來看,李嚴的軍事能力還是很強的。此後李嚴得到劉備封賞,加為輔漢將軍,拜為尚書令。

    那麼劉備東征孫權為什麼不帶李嚴呢?

    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李嚴反對劉備伐吳。雖然史書沒有記載李嚴的態度,但當時朝堂上反對劉備伐吳的聲音非常多,李嚴也有可能是反對的。反對的人劉備一般不會帶,比如趙雲,趙雲反對伐吳,劉備令趙雲督江州,以為後路,也不帶趙雲。

    第二:李嚴有更重要的任務。蜀地山野蠻夷眾多,南中等地不服教化,多有叛亂。比如高定、雍闓、孟獲等人就多次叛亂。李嚴前有平叛戰功和威名,劉備為防止後院起火,讓李嚴坐鎮蜀中,壓服蠻夷。

    第三:劉備東征不乏將才。劉備伐吳帶著大批蜀國精銳將領,這些人雖然都沒有在史書上單獨列傳,但並不能說明這些人能力不強。張南、馮習、吳班、陳式、黃權等等,都是川蜀名將,所以並不一定需要李嚴隨行。

    綜上所述,劉備東征的時候沒有帶李嚴。

  • 2 # 小行讀史

    首先,劉備沒有帶上李嚴,同樣也沒有帶上諸葛亮,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倒也簡單,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構成為什麼沒有帶上李嚴。

    劉備集團的派系爭鬥

    至古以來,成功當上皇帝的人,手底下都會有一幫文臣武將輔助打天下,而這些文臣武將的政治理念和利益都不相同,所以利益相同的結合組成聯盟,這就是“黨派”。劉備集團也有派系之爭,主要有三個派系:

    1.元老派:是跟隨劉備白手起家的派系,其首領是關羽,這一派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對劉備一直忠心耿耿,但由於關羽“大意失荊州”死後,其派系的權力大不如前。

    2.荊州派:此派是劉備在奪取荊南四郡後招攬的人才,以諸葛亮為首,此派文武雙全。

    3.益州本土派:劉備在攻取益州後,蜀中士子紛紛前來效力,其中以原來的蜀中官員李嚴為首。

    這三派一直都互相看不順眼,元老派看不慣荊州派,荊州派看不起元老派,益州派不服荊州派。這三派為了爭奪更多的權力,一直明爭暗鬥,所以劉備不能帶諸葛亮去討伐東吳,也不能帶李嚴去。如果帶了諸葛亮,益州派不服;如果帶了李嚴去,荊州派不服。劉備為了平衡兩派的勢力,也為了不讓任何一派坐大,所以讓其二人鎮守蜀中。

    其實這是古代帝王常用的帝王之術。可能有人會說:那劉備幹嘛帶上荊州派黃忠、元老派張苞。那是打仗不能沒有武將吧,總不能讓劉備一個人指揮千軍萬馬吧,那豈不是光桿司令了嗎?所以說劉備必須要有武將出徵。李嚴的才能

    李嚴原先在劉璋手下任成都縣令,後來劉備攻打益州時,背叛劉璋投靠劉備。劉備拿下益州後,李嚴和諸葛亮、法正等制定了符合蜀中社會的法律《蜀科》。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戰時,蜀中少數民族數萬人發動叛亂,李嚴僅僅用五千餘人就鎮壓了叛亂。

    雖然李嚴才能出眾,但他不是一個適合當軍師的人物,他更適合處理國家政務和治理地方。

    劉備一直防著益州派

    雖然劉備得蜀後,一直在拉攏益州士族,而且還與益州士族聯姻,但由於劉備是外來的,心裡總覺得益州派不會忠心耿耿的對自己。雖然劉備一直拉攏益州派,但蜀漢政府的大部分的重要職位,卻是由劉備非常信任的人擔任,他們心裡一直都有怨言。

    劉備在出徵東吳前,李嚴堅絕反對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所以劉備不會帶他出徵,再者就是如果帶上李嚴,益州派趁機在軍隊裡發展勢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將會打破三派的平衡,對劉備統馭蜀漢十分不利。所以為了防止任何一派坐大,劉備更加不會帶上李嚴或者諸葛亮出征。

  • 3 # 阿呆夢話

    夷陵之戰的起因大家都很清楚。是給關羽報仇,要奪回荊州。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劉備想徹底打垮東吳,實現他的霸業。

    遺憾的是,從曹操手中搶了漢中,稱漢中王,繼而又稱帝,建立蜀國。這一時期的劉備是膨脹的,以為自己真的具有了單獨對抗曹操的實力。

    夷陵之戰是受到大臣們反對的,其中李嚴、諸葛亮都是強烈反對過的,但是劉備的態度很堅決。

    劉備為什麼這麼堅決?劉備當時確實有優勢,軍多糧足,而且是順長江而下,是可以擊垮東吳的。

    夷陵之戰為什麼不帶李嚴或諸葛亮呢?

    第一、李嚴和諸葛亮都有重任在身。蜀國新建,四周和國內尚不穩固。李嚴要負責南邊盜賊和叛亂,諸葛亮要治理內政和漢中,防止曹操從北邊伐蜀。

    第二、關羽和張飛的死亡,蜀國內部的元老派勢力大減,需要重新樹立。所以,劉備親自出徵,帶的是馮習、張南、傅肜等,這是荊州舊部。夷陵之戰勝利,這些人將是蜀國新一代的權力派,劉備也會獲得更高更大的威望。。

    第三、需要李嚴和諸葛亮的相互制約。劉備親自出徵,最怕的就是後院起火。無論是李嚴還是諸葛亮,只要有一個人起了異心,都將是滅頂之災。李嚴代表的本地派和諸葛亮代表的荊州派,是相互鉗制的,勢均力敵的。劉備如果帶著任何一個,都會造成勢力的不均衡,容易引起叛亂。只有他們兩派的鉗制,劉備才敢放心大膽地親征。

    從後來的永安託孤上看,也是這樣,是李嚴和諸葛亮兩人為託孤大臣,相互制約,避免一手遮天。

    阿呆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要讓李嚴來制約諸葛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讓人瞬間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