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片子是1966年的影片《姜戈》,這把機關槍是姜戈從他拖著的棺材裡拿出來的,端的是神鬼辟易,滿屏屠殺,賺飽了人們的眼球。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型號的機槍呢?

    影片一開始姜戈就拖著裝機槍的棺材在戈壁中艱難的跋涉,小鎮上的失足小姐姐問他:“大哥,裡面裝的嘛玩意兒?拖著不累啊?”

    姜戈回答:“大妹子,別問!這裡頭裝著個死鬼,叫姜戈…”

    咳,我們再看看影片的時間背景,很鮮明的西部牛仔時代味道,結合鐵路、墨西哥人、馬拉車、戈壁,可以看出一副當年19世紀中後葉美國西部的感覺。

    我沒有細緻研究過《姜戈》的歷史背景,但從影片體現的內容來看,有類似當年3K黨的紅巾團伙,有墨西哥人,有穿著南北戰爭時期軍裝的龍套,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姜戈》的背景應該是南北戰爭以後。

    影片中矛盾重重的雙方,無論是紅巾還是墨西哥革命軍,都很明白的表達出了時間背景,1820年-1834年墨西哥革命平息,1846-1848年美墨髮生戰爭,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被美國奪取,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大量破落的南方軍老兵組成了白人至上的3K黨。即使有改變,也大抵不會脫離19世紀後半段的美國曆史。

    也正是因為美國西部幾個州的畜牧業因為鐵路的連通而興起,由此誕生了經由堪薩斯中轉的西部貨運業,大批牛仔也是這段時間產生的,他們在美國的西部大開發中誕生了一段別具特色的歷史。又因為美墨戰爭之後的動盪以及大批移民的湧入,美墨邊境長期至少在進入20世紀之前,都維持著一種興盛、貧瘠但又混亂的局面。不過影片很明顯扯不到20世紀,它頂多是南北戰爭後十年模樣。

    所以我絞盡腦汁回憶了不少武器,想從記憶中搜羅到一些關於這種機關槍的痕跡,但最終發覺這是徒勞的,因為時間線完全對不上,影片中的機關槍就壓根不可能出現在這個時代,相較於影片中出現的其它武器,姜戈的機關槍可以說是神劇中的玄幻道具了。

    怎麼說呢?姜戈機關槍的槍口被設計成了多管的加特林結構,嗯,姑且可以這樣判斷,因為它不止一個槍口,而非多管機關槍壓根不需要這種設定。加特林雖然改型眾多,給槍管做熱護套封蓋子的也比比皆是,但做成蜂窩煤的真的沒見過。

    總之我們透過這個胡椒筒式的槍口結構,暫且判斷它是挺加特林式的多管結構吧,因為我真心不知道還有什麼武器是蜂窩煤槍管的,雖然去掉這坨蜂窩煤,它會更像馬克沁的水冷套,就連機匣也很馬克沁。

    加特林機槍以南北戰爭後的歷史來看並不稀奇,這把武器是1860年設計的,1874年還向李中堂出售過,南北戰爭後正是加特林機槍的推廣期,各種型號的加特林改型多如牛毛,所以影片中的姜戈機關槍很容易因為槍口多孔外觀引發誤解,讓人們以為這是把加特林。

    但是請注意了,最大的BUG在此出現,加特林並非一把“全自動武器”,雖然名為機關槍,它卻是手搖半自動的,需要透過曲柄的轉動,令槍管旋轉,利用彈膛的高低切角完成上膛和擊發。加特林要想持續射擊,就得像過去放電影那樣,不停的搖動曲柄,搖快打快,搖慢打慢,拼命搖炸膛。

    而影片中姜戈機關槍並沒有任何手搖曲柄裝置,姜戈從棺材中拿出機關槍後,直接就那樣開始拼命掃射,這哪裡是加特林?從那方形的機匣和長長的彈鏈來看,這分明是全自動的“馬克沁”,用的還是典型的馬克沁式的壓板扳機,而且還來了身勃朗寧式的灰鋼槍身,估計是義大利道具師對勃朗寧M1919或M2機槍很有愛,覺得這樣更美國。

    這樣BUG便無法迴避了,為何弄了個多管結構,卻又用了類似馬克沁的全自動原理,這兩種結構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並非給馬克沁多加幾個槍管就叫加特林,它們一個是轉管式,一個是管退式,拿電焊都焊不到一塊去。

    更何況馬克沁的帆布彈鏈是專利發明,在此之前,世界上並沒有採用彈鏈供彈的武器,加特林使用的是長彈匣和彈鬥、彈鼓供彈,至於後世M134米尼崗採用的輸彈滑槽那又是另一種東西了。

    換句話說,姜戈的機關槍就是個四不像的怪物,它具備了勃朗寧的風格、加特林的槍口特徵、馬克沁的全自動設計能力和專利彈鏈,甚至從影片細節來看,它還具備一、二戰時才出現的重機槍輕量化特徵,單人即可順暢的操作和全戰鬥搬運。看看美國二戰時期英雄約翰巴斯隆的雕像,這感覺實在太相像了。

    最關鍵的是馬克沁的時間線,作為一把1884年獲得專利的武器,馬克沁機關槍開啟了一個全自動武器的時代,然而它最開始的銷路並不好,當時的人認為機關槍太費子彈,又過於笨重。直到1893年英軍拿來鎮壓非洲殖民地時,馬克沁機槍才取得了實戰戰果。而此時美國槍械設計師勃朗寧也才剛剛透過參考馬克沁,設計出自己的勃朗寧重機槍。

    所以你看,姜戈這個南北戰爭後的人,又能從哪兒搞到一挺馬克沁機關槍呢?就算故事繼續推後到19世紀80-90年代,姜戈要想搞到一挺早期馬克沁和勃朗寧也比較難。當年一挺機槍的地位與炮無異,產量小銷路窄,李中堂都肉痛不已,姜戈不可能得到這種武器。

    注意上圖,這槍還是2合1扳機,明明後面有壓板扳機,卻要透過支架握把來擊發

    有人可能會強行腦補:“姜戈有主角光環,可以自己發明一個呀”!好吧,如果姜戈自己能發明出這種槍,他幹嘛還要去當可憐兮兮的西部牛仔?那麼我們後世武器歷史全都得這樣寫——“美國武器大師姜戈先生,於南北戰爭後設計出姜戈式重機槍,這種多管全自動武器集輕便、火力、全自動等特徵於一體,開創了人類輕武器的新紀元。括號:同期還有馬克沁、勃朗寧等水冷機槍,但都遠不如姜戈的多管氣冷機關槍。”

    好吧,真像了,《姜戈2 復仇之日》的海報,深深出賣了影片的道具師,或者說畫海報的這位起碼不像道具師那樣是個偽軍迷,他給姜戈畫了挺勃朗寧式水冷重機槍,只是這手託水冷套的姿勢能讓約翰巴斯隆痛哭一場。

    關鍵是道具師依然死不悔改,氣得寡人要飆日語了——這他一抹多的是啥八嘎玩意兒!!蜂窩煤難道就那麼美膩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方父母未提任何的彩禮要求,男方父母明確不買新房,是不是男方父母看不上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