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傳統飲食】 吃茄子、吃渣、吃秋桃 在歷史流傳下來的立秋節氣食俗中,有“吃茄子”、“吃渣”、吃“秋桃”等。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杭州一帶立秋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時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這些傳統的立秋食俗部分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如吃秋桃,桃子含鐵豐富,有一定的補血作用。但也有一些食俗目前不太清楚或是缺乏現代醫學根據,這些東西不是說不能吃,而是說它對於立秋養生的意義有待商榷。比如吃茄子,茄子清熱涼血,對夏天來說會更適合。對長青春痘、瘡癤、痱子的人比較有好處,也對降低膽固醇、血液粘稠度等有一些作用。但對那些消化不好或是腹瀉的人來說就是負擔了。 所以一些傳統飲食也不能盲目地吃,要因時因人而異。 【立秋現代飲食】 吃山藥、白蘿蔔、青橄欖、麥冬和梨 立秋飲食上的養生主要是預防秋季腹瀉或是秋燥造成的一些健康問題,推薦了以下幾種立秋養生適合吃的食物。 山藥又叫土薯、淮山、淮山藥等。性平,味甘,入肺、脾、腎經。有健脾,補肺、滋腎等功效。廣東人重食療,山藥是常用一種食材,知道它在健脾益胃助消化上的功效,但很多人不知道山藥還常被用於治脾胃虛弱、洩瀉等病症。此外,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益肺氣養肺陰,可治療肺虛痰多嗽久之症。立秋,養陰養肺是重點,所以,立秋時節食用山藥能讓養生功效更好。 白蘿蔔性涼,味甘。熟者性溫,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它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等功效,所以能用於食積脹滿,痰嗽失音、消渴、腫瘤、痢疾等病症。 青橄欖又名青果。性味甘、澀、酸、平,入肺、胃經。其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等,能生津、利咽、解毒。可用於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菌痢,癲癇等症。陳瑞芳醫生介紹,青橄欖可生吃,也可熟吃,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麥冬又名杭麥冬、筧麥冬。性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痺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但醫生也提醒脾胃虛寒洩瀉,胃有痰飲溼濁及暴感風寒咳嗽的人不適合食用麥冬。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梨性寒冷,陳瑞芳醫生提醒,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人,不可多食。她認為除了生吃之外,我們還可以燉熟食用,加冰糖少許,煮飲。降低其涼性的同時又可達到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
【立秋傳統飲食】 吃茄子、吃渣、吃秋桃 在歷史流傳下來的立秋節氣食俗中,有“吃茄子”、“吃渣”、吃“秋桃”等。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杭州一帶立秋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時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這些傳統的立秋食俗部分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如吃秋桃,桃子含鐵豐富,有一定的補血作用。但也有一些食俗目前不太清楚或是缺乏現代醫學根據,這些東西不是說不能吃,而是說它對於立秋養生的意義有待商榷。比如吃茄子,茄子清熱涼血,對夏天來說會更適合。對長青春痘、瘡癤、痱子的人比較有好處,也對降低膽固醇、血液粘稠度等有一些作用。但對那些消化不好或是腹瀉的人來說就是負擔了。 所以一些傳統飲食也不能盲目地吃,要因時因人而異。 【立秋現代飲食】 吃山藥、白蘿蔔、青橄欖、麥冬和梨 立秋飲食上的養生主要是預防秋季腹瀉或是秋燥造成的一些健康問題,推薦了以下幾種立秋養生適合吃的食物。 山藥又叫土薯、淮山、淮山藥等。性平,味甘,入肺、脾、腎經。有健脾,補肺、滋腎等功效。廣東人重食療,山藥是常用一種食材,知道它在健脾益胃助消化上的功效,但很多人不知道山藥還常被用於治脾胃虛弱、洩瀉等病症。此外,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益肺氣養肺陰,可治療肺虛痰多嗽久之症。立秋,養陰養肺是重點,所以,立秋時節食用山藥能讓養生功效更好。 白蘿蔔性涼,味甘。熟者性溫,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它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等功效,所以能用於食積脹滿,痰嗽失音、消渴、腫瘤、痢疾等病症。 青橄欖又名青果。性味甘、澀、酸、平,入肺、胃經。其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等,能生津、利咽、解毒。可用於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菌痢,癲癇等症。陳瑞芳醫生介紹,青橄欖可生吃,也可熟吃,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麥冬又名杭麥冬、筧麥冬。性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痺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但醫生也提醒脾胃虛寒洩瀉,胃有痰飲溼濁及暴感風寒咳嗽的人不適合食用麥冬。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梨性寒冷,陳瑞芳醫生提醒,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人,不可多食。她認為除了生吃之外,我們還可以燉熟食用,加冰糖少許,煮飲。降低其涼性的同時又可達到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