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雜詩七首》的第一首,原詩為: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始祖,提倡作詩要“無一字無來處”,這首詩之所以難理解,就是因為黃庭堅在其中用了大量生僻的典故。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典故的意思,那讀起來自然就會一頭霧水。
前兩句還是比較好理解的,蘧廬的意思是古代驛傳中供人休息的房屋,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旅館,這種房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可以暫宿,但一般不會長待。綠鬢就是烏黑的頭髮,這兩句詩人大致想表達的就是:覺得自己就像天地間驛站邊上的一個小房子,雖然迎來送往,熱鬧非凡,但這熱鬧從不屬於自己,因為世事消磨,光陰流轉,自己本來烏黑的頭髮也變得愈發稀疏,讓人怎能不哀嘆年華逝去呢?
想要理解最後這兩句,我們首先得搞清楚“真得鹿”和“夢為魚”這兩個典故的來歷。
“真得鹿”
這個典故源自《列子》,說的是一個樵夫打死了一頭鹿,怕別人看見,就用芭蕉葉把鹿給蓋好藏起來了。但是這個樵夫忘性大,以為自己剛才只是做了個夢,便一路上喃喃自語,說自己夢到自己打死了一頭鹿。
有一個路人聽到樵夫這話,便去找鹿,沒想到還真找到了。
路人回到家告訴妻子:“剛才有個樵夫說他夢見自己殺死了一頭鹿,但不知道放在哪裡了,我去找,竟然真的找到了那頭鹿,那個樵夫夢想成真了。”
妻子說:“你該不會也是在做夢吧,那個樵夫打死了一頭鹿只是你夢裡的假象,其實那個樵夫根本不存在,現在你得到了鹿,應該說是你夢想成真了才對。”
樵夫晚上做夢,夢到了那頭鹿和那個拿走了鹿的路人,十分氣憤,於是天一亮就去找那個路人理論,為此二人還鬧到了官府。
法官說:“樵夫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瞎說是在做夢,在夢中看到鹿被人取走,卻又瞎說夢是真實的;路人拿走了鹿,你們才要爭奪這隻鹿,而路人的妻子又說這鹿本來就是路人打死的,只是因為虛假的夢境,路人才誤以為這鹿是別人的。到底這鹿是誰的,我也分不清楚,你們就把鹿平分了吧。”
樵夫和路人都以夢為準,可這夢真真假假,實難分清,這鹿到底是誰的?
是樵夫的?樵夫的確打死了鹿,可他誤把現實當虛假的夢境,所以這鹿便不再屬於他。但又因為他把虛假的夢當成現實,所以在他又做了個夢之後,他又開始覺得這鹿就是他的,只是被路人撿去了。所以,這鹿在他看來又是他的了。
是路人的?路人這鹿的確是撿樵夫的,但他相信那樵夫只是夢中的假象,所以他確信這鹿就是他的。但後來樵夫找了過來,路人的夢境又被打破,似乎這鹿又不是他的了。
樵夫和路人都信夢為真,所以無論得沒得到鹿,都似乎是在夢中,虛幻縹緲,永遠不那麼真實。
這裡的“鹿”諧音“祿”,代表著榮華富貴,“畢竟幾人真得鹿”意思就是有幾個人是真的得到了榮華富貴呢?事實上,大多數人,無論在事實上得沒得到榮華富貴,都恍然如在夢中,錯把現實當夢境或者錯把夢境當現實,從來沒有讓自己處在真實的世界中過,也就自然無從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夢為魚”
“夢為魚”出自《莊子》:夢為鳥而戾天,夢為魚而潛淵。意思是夢見自己是鳥就飛翔在藍天,夢見自己是魚就潛游在深淵。
“不知終日夢為魚”是承接上一句而說的,意思是不知道自己其實終日都在被自認為的角色而禁錮,不敢追尋人生的真正意義。難道你以為自己是魚,你就真是魚嗎?會不會你其實是鳥?難道你以為自己是鳥,你就真是鳥嗎?會不會你其實是魚,或者別的什麼?
總之,“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我的理解是:無論富貴貧窮,沒有幾人是真正活明白的,都是稀裡糊塗,在世間渾渾噩噩地活著。大多數人都是在為夢中自認為的一個意義而追尋著,可夢中這個所謂的意義就是對的嗎?就是真實的嗎?也許,我們都只是活在虛假的人生中,自以為得了鹿或者沒有得到鹿,但其實這“鹿”到底在沒在你的手中,都毫無意義,因為你終歸沒有真正得到過“鹿”,你的人生,你終歸沒能自己掌控。
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雜詩七首》的第一首,原詩為: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始祖,提倡作詩要“無一字無來處”,這首詩之所以難理解,就是因為黃庭堅在其中用了大量生僻的典故。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典故的意思,那讀起來自然就會一頭霧水。
前兩句還是比較好理解的,蘧廬的意思是古代驛傳中供人休息的房屋,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旅館,這種房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可以暫宿,但一般不會長待。綠鬢就是烏黑的頭髮,這兩句詩人大致想表達的就是:覺得自己就像天地間驛站邊上的一個小房子,雖然迎來送往,熱鬧非凡,但這熱鬧從不屬於自己,因為世事消磨,光陰流轉,自己本來烏黑的頭髮也變得愈發稀疏,讓人怎能不哀嘆年華逝去呢?
想要理解最後這兩句,我們首先得搞清楚“真得鹿”和“夢為魚”這兩個典故的來歷。
“真得鹿”
這個典故源自《列子》,說的是一個樵夫打死了一頭鹿,怕別人看見,就用芭蕉葉把鹿給蓋好藏起來了。但是這個樵夫忘性大,以為自己剛才只是做了個夢,便一路上喃喃自語,說自己夢到自己打死了一頭鹿。
有一個路人聽到樵夫這話,便去找鹿,沒想到還真找到了。
路人回到家告訴妻子:“剛才有個樵夫說他夢見自己殺死了一頭鹿,但不知道放在哪裡了,我去找,竟然真的找到了那頭鹿,那個樵夫夢想成真了。”
妻子說:“你該不會也是在做夢吧,那個樵夫打死了一頭鹿只是你夢裡的假象,其實那個樵夫根本不存在,現在你得到了鹿,應該說是你夢想成真了才對。”
樵夫晚上做夢,夢到了那頭鹿和那個拿走了鹿的路人,十分氣憤,於是天一亮就去找那個路人理論,為此二人還鬧到了官府。
法官說:“樵夫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瞎說是在做夢,在夢中看到鹿被人取走,卻又瞎說夢是真實的;路人拿走了鹿,你們才要爭奪這隻鹿,而路人的妻子又說這鹿本來就是路人打死的,只是因為虛假的夢境,路人才誤以為這鹿是別人的。到底這鹿是誰的,我也分不清楚,你們就把鹿平分了吧。”
樵夫和路人都以夢為準,可這夢真真假假,實難分清,這鹿到底是誰的?
是樵夫的?樵夫的確打死了鹿,可他誤把現實當虛假的夢境,所以這鹿便不再屬於他。但又因為他把虛假的夢當成現實,所以在他又做了個夢之後,他又開始覺得這鹿就是他的,只是被路人撿去了。所以,這鹿在他看來又是他的了。
是路人的?路人這鹿的確是撿樵夫的,但他相信那樵夫只是夢中的假象,所以他確信這鹿就是他的。但後來樵夫找了過來,路人的夢境又被打破,似乎這鹿又不是他的了。
樵夫和路人都信夢為真,所以無論得沒得到鹿,都似乎是在夢中,虛幻縹緲,永遠不那麼真實。
這裡的“鹿”諧音“祿”,代表著榮華富貴,“畢竟幾人真得鹿”意思就是有幾個人是真的得到了榮華富貴呢?事實上,大多數人,無論在事實上得沒得到榮華富貴,都恍然如在夢中,錯把現實當夢境或者錯把夢境當現實,從來沒有讓自己處在真實的世界中過,也就自然無從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夢為魚”
“夢為魚”出自《莊子》:夢為鳥而戾天,夢為魚而潛淵。意思是夢見自己是鳥就飛翔在藍天,夢見自己是魚就潛游在深淵。
“不知終日夢為魚”是承接上一句而說的,意思是不知道自己其實終日都在被自認為的角色而禁錮,不敢追尋人生的真正意義。難道你以為自己是魚,你就真是魚嗎?會不會你其實是鳥?難道你以為自己是鳥,你就真是鳥嗎?會不會你其實是魚,或者別的什麼?
總之,“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我的理解是:無論富貴貧窮,沒有幾人是真正活明白的,都是稀裡糊塗,在世間渾渾噩噩地活著。大多數人都是在為夢中自認為的一個意義而追尋著,可夢中這個所謂的意義就是對的嗎?就是真實的嗎?也許,我們都只是活在虛假的人生中,自以為得了鹿或者沒有得到鹿,但其實這“鹿”到底在沒在你的手中,都毫無意義,因為你終歸沒有真正得到過“鹿”,你的人生,你終歸沒能自己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