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北老崔

    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這段歷史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瞭解,畢竟有讓人喜歡看的隋唐演義在戲說,隋煬帝楊廣、秦瓊、程咬金等等這些已經是讓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同時也讓我們知道隋煬帝是一個十足的暴君,不得民心,戲說終歸是戲說,歷史缺少給隋煬帝一個公道。

    曾幾何時,出現了一種說法,唐朝吃隋朝的餘糧吃了五十多年,讓人一度生出很大的一個疑問,隋朝糧食如此富足為何隋煬帝不肯救濟濟民。

    唐朝食隋朝餘糧五十餘年的說法因何出現

    出現這種說法必然有出處,而這句話的出處在一段史書之中,貞觀政要中提起過此事。

    “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畜多少,唯在百姓苦樂。且以近事驗之,隋家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而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向使洛口、東都無粟帛,則世充、李密未能必聚大眾。但貯積者固是有國之常事,要當人有餘力而後收之,豈人勞而強斂之?更以資寇,積之無益也。”

    這是貞觀十一年,馬周給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話,其中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一句,好像在敘說西京的糧食一直在被唐朝食用,一直吃到貞觀十一年也就是被唐朝吃了二十載。

    “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這句話一開始好像在說,隋朝糧食被唐朝吃了五六十年。

    還有據考古發現興建於隋朝的含嘉倉有五十萬斤炭化穀物,多種原因讓人們對唐朝食隋餘糧五十年深信不疑。

    唐朝食隋餘量歷史真相如何

    歷史真相其實,唐朝食隋朝餘糧並沒有那麼久,對隋煬帝有充足糧食而不救濟災民的做法更是無從談起。

    據後唐書記載,“今義師數十萬並在長安,樵貴而布帛賤。若伐街衢及苑中之樹為樵,以易布帛,歲取數萬匹,立可致也。又藏內繒絹疋,皆有餘軸之使申裁取剩物以供雜費動盈十餘萬段矣。”

    這段話完全解釋貞觀十一年的那句話,乃是李淵定都之後,把當時的積蓄獎賞給眾臣,可是又擔心以後不夠用,此時手下獻上一個計策,被李淵採納並實行,才讓唐朝時的西涼國庫有了充足的糧食。

    第二種說法,是我們對這段話錯誤的解讀,比至末年並不是隋朝末年而是隋文帝楊堅駕崩之前的時間,是隋文帝時期的糧食充足可以食用五六十年。

    再則古人對待事物的描述大多采用誇張手法,食用五六十年只是來顯示糧食充足,並不是真正的食用五十年。

    第三種說法,含嘉倉雖然是隋朝所建,但擴建者是唐朝,而遺留下來的炭化穀物很明顯是唐朝時期所留。

    再者雖然糧食越久吃起來越香,但凡事都有保質期,現在很多食品都保質期,糧食也儲存不了幾十年吧,除非古人的儲存技術比現在還要發達。

    隋煬帝有糧食為何而不救濟饑民

    其實隋朝亡在了隋煬帝太過心急,想把隋朝建立成一個曠古絕今的王朝,致使隋煬帝徵高麗,建大運河。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就是完善科舉制損害了一些貴族的利益,讓貴族對隋煬帝不滿,加上天災才讓隋朝二世而亡。

    而隋朝確實有過大豐收,隋文帝時期,那怕隋煬帝時期都有過大豐收,餘糧很多,由於隋煬帝徵高麗,修大運河所動用的人力物力巨大,糧食損耗嚴重。又逢天災,加上糧食多被貴族掌控,所以到了大災之年隋煬帝根本無糧可救濟饑民。

    暴政於當時,利於萬世,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人生短暫,開疆擴土,修築大運河,打破壟斷豈是一朝一夕所完成之事。

    總而言之,隋煬帝並非千古暴君,功與過只有後世評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選擇排量低的車子會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