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亮劍》中聰明又彪悍的李雲龍;我喜歡儒雅,帶有書生氣質的政委趙剛;我也喜歡忠心耿耿的保鏢和尚。他們都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據我觀察,在《亮劍》中,多次出現了中國武術的影子,李雲龍等人的刀法令人叫絕。
比如團長李雲龍,他的槍法極好,但他的刀法也不是吹的,並且他還極喜歡脫光了膀子,扛著鬼頭刀就上陣搏殺,為此他沒少挨趙剛的批評。
在攻打山崎的部隊時,李雲龍為了為了吸引鬼子們的注意力,減少戰士土工作業時向前推進時的傷亡,就叫人取了一個鐵皮大喇叭,提出自己要跟山崎決戰,說要見識見識山崎的刀技。雖然山崎沒理他,但是這也能說明李雲龍確實練過兩下子,不然肯定不敢這麼吹。
李雲龍打過的經典戰役是在伏擊關東軍時的那場戰役,當時獨立團一營在李雲龍的帶領下 和鬼子展開了肉搏戰。李雲龍遇到一個對手,只見李雲龍把刀鋒貼著左腿,刀背衝著敵人。敵人還沒領會到他這麼做是為了幹什麼,敵人順手一個突刺。李雲龍把刀抬起,厚重的刀被磕開了敵人的刺刀,而刀鋒已經就位,咔嚓一下,就把鬼子的腦袋砍了下來。
除了李雲龍,獨立團裡還有很多人都是武術行家,比如說李雲龍的保鏢和尚。和尚是少林寺武僧出身,功夫自然很好,在他18歲的時候就以一敵多,在拼刺刀的過程中連續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和尚雖然名義上是李雲龍的保鏢,可實際上他根本不適合保護李雲龍,因為自己都是一個不要命的主,哪顧得上別人。
和尚在和李雲龍去刺殺平田一郎時,和尚一記鐵砂掌,直接把平田一郎打的歸西。和尚還設計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武器。比如一種能安在腳尖上的刀子,腳踢出去,刀刀見血。他的紅纓槍也經過改造。紅纓槍的槍穗頭很長,抽到鬼子臉上就跟鐵浮塵一樣,一抽基本就能把鬼子打的喪失戰鬥力。同時和尚還用了沉重的白蠟杆做槍桿,這樣用杆一抽就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棍法的運用,曾經在實踐中直接打斷了鬼子的腳。
除了和尚,還有張大彪。張大彪也練了一手好刀法,因為他曾是29軍宋哲元的部下,29軍中特別注重刀法的訓練。李雲龍的不少刀法也是跟張大彪學的。
號稱孔二楞子的孔捷也練過幾天武術,年輕時整天喊著要跟李雲龍比武,兩個人打了個難分伯仲,還因此結下了樑子,最後是李雲龍說了軟話,服了軟才讓兩個人化敵為友。
李雲龍自己就說,全團有一百多個戰士曾經練過武術,他們把武術中使紅纓槍的套路糅進了刺殺訓練,不光重視刺刀的殺傷力,還注意武術中腿法的使用。看來武術在獨立團中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存在。
那麼在當時的槍支使用比較普遍的年代,為什麼武術會得到八路軍的青睞呢?
首先是戰爭實用。雖然我們在亮劍中看到了很多陣地戰,雙方隔著戰壕放槍。或者是一方端著衝鋒槍,朝對方陣地發起衝鋒。但是我們並不能忽視當時刺刀戰的頻率。如果一場戰爭時間特別持久,最後就不免陷入肉搏戰。或者像李雲龍那樣主動出擊,尋找與日軍肉搏戰的機會也不是沒有。
鬼子的刺刀技術還是比較厲害的,如果沒有武術的兩下子,很難打過他們。所以此時李雲龍和尚等人,因為武藝精湛就成了戰場上的佼佼者,能夠連續殺敵,效率很高。當然日軍中也不乏能夠連續擊敗多人的軍官,雖然這樣的人不免最終敗在李雲龍等人的手下,但是他還是得到了李雲龍等人的尊重。而像趙剛這樣只會打槍,不會玩刀的書生,就不免遭到和尚等人的善意的嘲笑。
其次是資源不足。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資源嚴重不足,有時候好幾個人用一支槍,或者一個人只有幾發子彈,手榴彈更是嚴重缺乏,而且粗製濫造。在這種情況下練好傳統武術,就能有效解決子彈放完時的窘境。這也不僅僅是八路軍的特點,而是那時的很多抗日部隊的共識。在喜峰口大戰時,宋哲元的29軍的大刀隊就是憑藉精湛的刀法,在夜襲鬼子部隊時獲得了勝利。29軍因為也不是直系部隊,自然缺乏物資,所以就勤練刀法以求彌補。
最後是中華傳統。中國一直有練武強身的傳統,在古代也有不少的武藝高強的將軍,憑藉一身好本領建功立業的故事,並且還有多種武術得以傳承。在抗日年代,八路軍中有不少人繼承了這種傳統,因為有一身武藝,參軍報國,比如段鵬等人,這樣就將武藝帶到了軍中,還很有可能能夠交給熟識的戰士從而擴大它的傳播範圍。
在以上種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八路軍就非常重視傳統武術在與鬼子作戰時的運用了。他們扛著大砍刀,成群結隊地衝到敵人身前,憑著精湛的武藝與非凡的勇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
我喜歡《亮劍》中聰明又彪悍的李雲龍;我喜歡儒雅,帶有書生氣質的政委趙剛;我也喜歡忠心耿耿的保鏢和尚。他們都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據我觀察,在《亮劍》中,多次出現了中國武術的影子,李雲龍等人的刀法令人叫絕。
比如團長李雲龍,他的槍法極好,但他的刀法也不是吹的,並且他還極喜歡脫光了膀子,扛著鬼頭刀就上陣搏殺,為此他沒少挨趙剛的批評。
在攻打山崎的部隊時,李雲龍為了為了吸引鬼子們的注意力,減少戰士土工作業時向前推進時的傷亡,就叫人取了一個鐵皮大喇叭,提出自己要跟山崎決戰,說要見識見識山崎的刀技。雖然山崎沒理他,但是這也能說明李雲龍確實練過兩下子,不然肯定不敢這麼吹。
李雲龍打過的經典戰役是在伏擊關東軍時的那場戰役,當時獨立團一營在李雲龍的帶領下 和鬼子展開了肉搏戰。李雲龍遇到一個對手,只見李雲龍把刀鋒貼著左腿,刀背衝著敵人。敵人還沒領會到他這麼做是為了幹什麼,敵人順手一個突刺。李雲龍把刀抬起,厚重的刀被磕開了敵人的刺刀,而刀鋒已經就位,咔嚓一下,就把鬼子的腦袋砍了下來。
除了李雲龍,獨立團裡還有很多人都是武術行家,比如說李雲龍的保鏢和尚。和尚是少林寺武僧出身,功夫自然很好,在他18歲的時候就以一敵多,在拼刺刀的過程中連續刺死了好幾個鬼子。和尚雖然名義上是李雲龍的保鏢,可實際上他根本不適合保護李雲龍,因為自己都是一個不要命的主,哪顧得上別人。
和尚在和李雲龍去刺殺平田一郎時,和尚一記鐵砂掌,直接把平田一郎打的歸西。和尚還設計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武器。比如一種能安在腳尖上的刀子,腳踢出去,刀刀見血。他的紅纓槍也經過改造。紅纓槍的槍穗頭很長,抽到鬼子臉上就跟鐵浮塵一樣,一抽基本就能把鬼子打的喪失戰鬥力。同時和尚還用了沉重的白蠟杆做槍桿,這樣用杆一抽就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棍法的運用,曾經在實踐中直接打斷了鬼子的腳。
除了和尚,還有張大彪。張大彪也練了一手好刀法,因為他曾是29軍宋哲元的部下,29軍中特別注重刀法的訓練。李雲龍的不少刀法也是跟張大彪學的。
號稱孔二楞子的孔捷也練過幾天武術,年輕時整天喊著要跟李雲龍比武,兩個人打了個難分伯仲,還因此結下了樑子,最後是李雲龍說了軟話,服了軟才讓兩個人化敵為友。
李雲龍自己就說,全團有一百多個戰士曾經練過武術,他們把武術中使紅纓槍的套路糅進了刺殺訓練,不光重視刺刀的殺傷力,還注意武術中腿法的使用。看來武術在獨立團中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存在。
那麼在當時的槍支使用比較普遍的年代,為什麼武術會得到八路軍的青睞呢?
首先是戰爭實用。雖然我們在亮劍中看到了很多陣地戰,雙方隔著戰壕放槍。或者是一方端著衝鋒槍,朝對方陣地發起衝鋒。但是我們並不能忽視當時刺刀戰的頻率。如果一場戰爭時間特別持久,最後就不免陷入肉搏戰。或者像李雲龍那樣主動出擊,尋找與日軍肉搏戰的機會也不是沒有。
鬼子的刺刀技術還是比較厲害的,如果沒有武術的兩下子,很難打過他們。所以此時李雲龍和尚等人,因為武藝精湛就成了戰場上的佼佼者,能夠連續殺敵,效率很高。當然日軍中也不乏能夠連續擊敗多人的軍官,雖然這樣的人不免最終敗在李雲龍等人的手下,但是他還是得到了李雲龍等人的尊重。而像趙剛這樣只會打槍,不會玩刀的書生,就不免遭到和尚等人的善意的嘲笑。
其次是資源不足。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資源嚴重不足,有時候好幾個人用一支槍,或者一個人只有幾發子彈,手榴彈更是嚴重缺乏,而且粗製濫造。在這種情況下練好傳統武術,就能有效解決子彈放完時的窘境。這也不僅僅是八路軍的特點,而是那時的很多抗日部隊的共識。在喜峰口大戰時,宋哲元的29軍的大刀隊就是憑藉精湛的刀法,在夜襲鬼子部隊時獲得了勝利。29軍因為也不是直系部隊,自然缺乏物資,所以就勤練刀法以求彌補。
最後是中華傳統。中國一直有練武強身的傳統,在古代也有不少的武藝高強的將軍,憑藉一身好本領建功立業的故事,並且還有多種武術得以傳承。在抗日年代,八路軍中有不少人繼承了這種傳統,因為有一身武藝,參軍報國,比如段鵬等人,這樣就將武藝帶到了軍中,還很有可能能夠交給熟識的戰士從而擴大它的傳播範圍。
在以上種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八路軍就非常重視傳統武術在與鬼子作戰時的運用了。他們扛著大砍刀,成群結隊地衝到敵人身前,憑著精湛的武藝與非凡的勇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