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藍如海7

    1、原因: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推動俄國封建經濟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2、表現:

    (1)農業:

    ①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農民在法律上獲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權利;透過交納贖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擁有土地的合法權利。在此可引用沙皇政府頒佈的《俄國1861年改革法令》“農民這樣地獲得了一定數量土地為私有產品後,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②糧食產量和耕地面積增加:

    據統計,1861年後的30年間,俄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從經濟結構來看,改革後,俄國基本上還是一個靠輸出穀物換取外國工業品的農業國,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2/3的國民經濟產值來自農業。

    在農村,農民階級一方面分化出少數富農,他們擁有優良的牲畜、農具和大量土地資金,是農村中的資產階級。他們不僅購買農民所出賣的份地,而且還買進地主所出售的莊園。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產的農民,他們不僅失去了土地,而且喪失了其他生產資料,淪為農村中的無產階級。這些農村無產階級和農奴制改革所造成的無地農民就形成了一支僱傭大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十九世紀末,根據全俄人口調查材料,俄國僱傭工人大約已有1千萬。

    ④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

    農民的分化促進地主經濟循著資本主義道路演進。農民破產後,由於失掉了馬匹和農具,不能再為地主服工役了,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採取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80年代末,歐俄(俄國歐洲部分)43個農業省份中,有19個省已是資本主義經濟佔優勢了。農民的分化進一步破壞了自然經濟,農村和市場的聯絡也日益頻繁,這些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工業:

      ①充足的自由勞動力和擴大的市場;

      ②政府扶植工業的發展;

      ④工業部門增加:

      如紡織、鋼鐵和煤炭等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大幅度增加;

      石油、機器製造等新的工業部門迅速崛起;

      火車和輪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發揮重要作用。1865~1895年,俄國的鐵路已由3.374俄裡增至31.728俄裡。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俄國已基本完成工業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了繼英法美之後的一大工業強國。

      3、問題:即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就總體而言,俄國資本主義經濟較西歐、美國仍然落後:

      俄國不具備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主要透過政府部門推行的不均衡發展戰略而使某些部門獲得有限發展,於是工業經濟的資源配置處於人為的扭曲狀態,數量擴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後是經濟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國的工業發展存在嚴重的弊端。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沒有佔絕對優勢。

      (2)對外國資本尤其是法國資本依賴嚴重:

      長期內部積累的缺乏,使俄國關於經濟對外國資本的依賴十分明顯。從19世紀70年代起,法國就向俄國大量投資,1887年法國借款5億法郎給俄國,1888~1889年,俄國又在法國發行19億法郎的公債;到1906年,俄國向法國借款已達79億法郎之巨。20世紀初,外國資本大量湧入俄國,沙俄政府為彌補資金虧空而大借外債,一戰前,俄國外債總額達40億盧布。

      (3)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

      表現在一是教材所提到的工業發展佈局的不平衡:

      俄國的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幾個主要地區,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工業成分很少;二是工業部門發展的不平衡:俄國工業經濟總體發展只能說是處於相當落後的狀態,但到20世紀初,俄國工業經濟的某一生產領域甚至進入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三是企業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導型工業經濟政策下,俄國工業的發展較早出現最新的壟斷資本,到20世紀初,5%的大企業仍然控制著俄國50%以上的工業經濟生產,十幾家大銀行控制著全國約80%的資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孩子他很樂意分享,但卻不願意承擔分享後的結果,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