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裡有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的情節,但是在《三國志》中卻沒有看到這樣的情節,只有魯肅為龐統向劉備寫推薦信的情節。那麼,孫權為什麼沒有用龐統呢?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魯肅根本就沒有向孫權推薦過龐統。
我們看看龐統的經歷。他原來就是在南郡生長的土著,後來當了南郡的功曹。當週瑜取南郡後,他又成為周瑜的手下。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足夠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了。可我們看到沒有這方面的反應。
到了周瑜死去,龐統送周瑜的喪儀回江東,江東人多知道龐統的名字,可孫權依然沒有重用龐統,龐統被迫回荊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的可能性不大。
2、魯肅向孫權推薦過龐統,但是孫權不喜歡龐統,沒有任用他。
在《三國演義》裡,龐統見到孫權,一是龐統長相太醜,二是龐統過於自大,表現出對孫權的偶像周瑜的不敬,讓孫權反感,因此不用他。
這個答案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似乎理由不太充分。作為一國之君,應該有相應的肚量。如果過於以貌取人,或者以個人好惡為標準任用人才,孫權就不配作為一國之君。
3、龐統肩負東吳和魯肅的特殊使命,為劉備效力。
我個人認為,除了上述的兩個理由,應該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理由。那就是龐統到劉備手下,並非是投奔到劉備處,是到了孫權借荊州給劉備,隨同荊州一起來到劉備的方面。
劉備調整官員,讓龐統作為從事當耒陽縣令。龐統沒有治理地方的才幹,被劉備免職。這個時候魯肅急忙向劉備推薦龐統。這裡面就有著幾分蹊蹺。這裡很可能,龐統和東吳,尤其是和魯肅中間有著某種聯絡。
本以為龐統會順理成章的被劉備重用,但是中間計劃除了偏差,龐統連劉備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免職,這使得魯肅的計劃破產了。魯肅只得親自出馬,挽回這一切。
果不其然,劉備見到魯肅的信,召見龐統。會談之後,重用了龐統,任命他為軍師中郎將。在此後,龐統就趁機向劉備提出取西川為根本,放棄荊州的建議。《三國志龐統傳》裡面記載:
這樣,劉備帶領荊州人馬主力入川,隨後,隨著時勢的發展,東吳開始了索要荊州,驅逐劉備勢力出荊州入川的計劃。這一切都與龐統的取川建議分不開的。
劉備本有取西川的打算,對於龐統的建議順水推舟。至於是不是看出龐統雙面人的角色,因此處置了龐統,使龐統戰死沙場,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認為,孫權不用龐統不外乎以上這三種情況。至於是哪種,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三國演義》裡有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的情節,但是在《三國志》中卻沒有看到這樣的情節,只有魯肅為龐統向劉備寫推薦信的情節。那麼,孫權為什麼沒有用龐統呢?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魯肅根本就沒有向孫權推薦過龐統。
我們看看龐統的經歷。他原來就是在南郡生長的土著,後來當了南郡的功曹。當週瑜取南郡後,他又成為周瑜的手下。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足夠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了。可我們看到沒有這方面的反應。
到了周瑜死去,龐統送周瑜的喪儀回江東,江東人多知道龐統的名字,可孫權依然沒有重用龐統,龐統被迫回荊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的可能性不大。
2、魯肅向孫權推薦過龐統,但是孫權不喜歡龐統,沒有任用他。
在《三國演義》裡,龐統見到孫權,一是龐統長相太醜,二是龐統過於自大,表現出對孫權的偶像周瑜的不敬,讓孫權反感,因此不用他。
這個答案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似乎理由不太充分。作為一國之君,應該有相應的肚量。如果過於以貌取人,或者以個人好惡為標準任用人才,孫權就不配作為一國之君。
3、龐統肩負東吳和魯肅的特殊使命,為劉備效力。
我個人認為,除了上述的兩個理由,應該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理由。那就是龐統到劉備手下,並非是投奔到劉備處,是到了孫權借荊州給劉備,隨同荊州一起來到劉備的方面。
劉備調整官員,讓龐統作為從事當耒陽縣令。龐統沒有治理地方的才幹,被劉備免職。這個時候魯肅急忙向劉備推薦龐統。這裡面就有著幾分蹊蹺。這裡很可能,龐統和東吳,尤其是和魯肅中間有著某種聯絡。
本以為龐統會順理成章的被劉備重用,但是中間計劃除了偏差,龐統連劉備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免職,這使得魯肅的計劃破產了。魯肅只得親自出馬,挽回這一切。
果不其然,劉備見到魯肅的信,召見龐統。會談之後,重用了龐統,任命他為軍師中郎將。在此後,龐統就趁機向劉備提出取西川為根本,放棄荊州的建議。《三國志龐統傳》裡面記載: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這樣,劉備帶領荊州人馬主力入川,隨後,隨著時勢的發展,東吳開始了索要荊州,驅逐劉備勢力出荊州入川的計劃。這一切都與龐統的取川建議分不開的。
劉備本有取西川的打算,對於龐統的建議順水推舟。至於是不是看出龐統雙面人的角色,因此處置了龐統,使龐統戰死沙場,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認為,孫權不用龐統不外乎以上這三種情況。至於是哪種,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