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老師高考課堂
-
2 # 嬌羞帝老師
高校大小年現象主要是由於某些高校報考人數不穩定而造成的每年錄取分數線出現大的起伏現象。
所謂大年:指的是當年報告該校的學生人數比招生計劃高出許多,導致當年該高校的投檔線很高。
所謂小年:指的是當年報考該校學生人數明顯小於去年甚至低於招生計劃,成為小年,小年出現一般是去年報告該高校的學生過多造成投檔線高,來年讓很多考生望而卻步。
現在在平行志願實行這一制度的環境下,高校大小年現象的影響越來越小了。不過考生和考生家長也可以利用高校大小年這一現象,可以參考如下:
1,關注準備填報的高校歷史上是否出現過“大小年”現象。可以從歷史當中去找尋一定的規律。
2,注意不同高校出現大小年現象的差異,省外知名高校的大小年現象一般輪換頻率非常高,一些不知名的二三本高校和大專大小年現象頻率相對較低。
3,注意區分專業,結合社會熱點,一些享受社會紅利相關的專業也許正在經歷大年。一些相對冷門專業自然小年週期較長,約2-5年左右。
-
3 # 高考研究
這個問題在平行志願的情況下越來越不明顯了,需要關注的事情有以下幾個方面。
1.院校近5年的錄取資料;
2.國家對高校投資額度;
3.教育部等權威部門的學科評估排名,例如“雙一流”建設,2017年學科評估排名。
4.院校的合併、分校區的設立。
以上各種因素應該綜合考慮,大小年大家都在猜,如果你想衝擊院校,要降低對專業的要求!
-
4 # 編外教育參謀
目前全國各地大都考後出分填志願,實現了平行志願。大小年現象沒有過去那麼明顯了。但大小年現象依然會存在。高校招生計劃中有一定比例的機動計劃,用來調節各地招生計劃的不平衡性,比如報名人數過多,導致錄取分數劇增和錄取位次大幅上升,即大年。高校會用機動計劃來調節,不讓錄取分數和錄取位次大幅上升,否則第二年會導致很多考生不敢填報。第二年,高校會適度增加該地投放計劃,保證考生報考積極性。
在高校招生宣傳期間,口徑保持一個高位段,導致大量考生不敢報考,錄取分數和錄取位次出現大幅下滑,即所謂的小年。某985大學2017年曾經在黑龍江錄取出現大滑坡,錄取分數線和當地本科院校差不多。
所以,對大學錄取大小年有一個大致判斷,一定要參考該大學連續三年在某地的錄取分數、線差和錄取位次。不能根據一年的資料來判斷。
回覆列表
高考的大小年分為三種,一種表現為省排名上,一種是表現在分數上,還有一種兩者都有,第二種只是一種偽裝,並不見得就是大小年。其實形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招生計劃、試卷難度、報考熱度 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
1、招生計劃的變動。數量由多變少、由少變多、單獨專業合併為大類招生等情況
2、試卷難度。每年由於考題的難度會造成考生的成績分數即考分及排名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些都會影響填報的策略。
3、報考熱度 。其實就是供求關係,填報人數增加分數或排名升高,填報人數減少分數或排名降低。
4、其他因素。這個比較複雜,最大的影響是國家的政策,比如雄安新區的成立,造成了河北的高校的錄取分數提高,現在的雙一流的公佈肯定會提升一部分院校的錄取分數。所以新聞聯播一定要關注。
大小年的形成就是一個供需關係的體現,想要掌握大小年僅僅看三年的錄取資料是不夠的,需要長期跟蹤某一所院校的變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