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1861年俄國沙皇亞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鉅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殘餘,對俄國社會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1861年的改革是農奴主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農奴制改革以後,俄國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可是,由於統治階級實行的這次改革是很不徹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農奴制殘餘。

    首先,改革既沒有改變封建專制政權的階級實質,也沒有改變地主土地佔有制。貴族地主繼續掌握著國家政權,照舊控制著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佔有制是農奴制殘餘的經濟基礎。根據1877—1878年的統計,在歐俄49省的9,150萬俄畝私人土地中,有7,300萬俄畝以上的土地,即約80%的土地,是屬於貴族的。

    改革沒有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相反,農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達40%以上。同時,地主霸佔良田和整塊的土地,將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給農民,地主的土地還像楔子一樣楔入農民土地之中,致使農民不得不以高價租種地主的這種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農奴經濟是封建農奴制殘餘的另一表現形式。八十年代中葉,在歐洲43省中,17個省是工役制農奴經濟佔優勢,7個省是混合制經濟佔優勢,另有19省是資本主義經濟佔優勢。可見,工役制農奴經濟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農民在缺乏土地的情況下,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場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條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剝削。

    工役制剝削與資本主義剝削不同。它的基礎不是私有主的資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僱工,而是帶有高利貸性質的盤剝。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殘餘,是從徭役制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形態。列寧在分析工役制時指出:“工役制的實質就是農民用自己的農具和牲口耕種地主的土地,從而得到一部分貨幣報酬和一部分實物報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菱智M5EV現在銷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