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年輕的網友問我“上司比自己年輕有啥體驗?”
想想自己這些年來,在企業任過經理助理,總經理助理;輪崗過保安、計調、倉管和押車員;管過飯堂、保衛處、人力和後勤;在老總不常駐公司期間,代為執行、維護全公司“購銷存”三大環節……在此期間,我領導過數百名年紀比我大很多的同事。
後來公司重組,我輾轉考碗來到基層,經歷過長時間的抽調、經手過數以萬計的投訴、承辦過數以千計的各類黨務、政務等任務,當然因此而被很多比我年輕的同事領導過……
按“禿頭披風俠”的要求來說,就是本人擁有豐富的“管人”和“被管”經驗。
第一、明顯感覺到個別老員工的敵視、不滿。
有些老員工持技自傲,言語間頗多不屑和不滿,總覺得公司離不開自己。猶記得某生產組副組長,組長走了之後不服年輕組長的領導,領著一班老鄉鬧情緒罷工,態度橫的不行。結果老總加薪另外請了高手過來。他後悔得給老總下跪,哭求諒解。老總叫財務加了300大洋遣送費。他便千恩萬謝地走了,還表示一個電話立即趕到。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第二、明顯感覺到個別關係戶的不屑、不忿。
家族企業最大的合力就是家族勢力,最大的不利因素也是家族勢力,尤其是某些手低眼高的關係戶,平時恨不得把和老闆的親戚關係刻在額頭上,日常除了亂指揮之外從來沒幹過正事。
第三、明顯感受到個別年輕人的水平、激情。
天賦這東西真的很奇妙,跟年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當時我們廠裡大概四五十個最基層的普通工人,我大部分都認識,都聊過,發現有些人對有些事就是拿手。最年輕的組織才工作七八年,但在具體是生產環節方面的經驗已經無人可比,水平比從業三十年,公司的高階顧問還高很多。這是全廠人公認的事實。
第四、明顯感覺到個別老領導的理解、支援。
年輕人在老總身邊,壓力大不大、工作多不多,自己不說領導也都知道,但領導知道也不意味著要幫你,很多時候領導就是在觀察你的抗壓能力,考察你處理各種矛盾的水平。因為對於剛踏上領導崗位的你來說,現在這些問題都是“小兒科”,只是磨鍊你而已。有的“二代目”在職業發展前期就能得到“一代目”的各種奧援,比如介紹客戶、開拓市場、壓價採購、協調派系鬥爭、傳授公司治理經驗……有這樣手把手、喂專案的境遇,有如被無崖子灌了內力的虛竹一般,擁有了開掛般的職業功力。然而,不管如何開關,絕大部分人都要直面外部市場的殘酷,忍受內部人事的內耗,只有在多重磨練中持續成長的領導,才會擁有穩固的地位。
被年輕同事領導的體驗:
首先、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大機率是個人實力增強的自然結果。
很多人的眼界有限,時常覺得領導能力有限,能當上純粹是靠運氣、靠關係之類的,卻看不到領導私下對業務的專研,跟客戶的關係維護等方面的艱苦付出,更無法理解領導對更上級領導工作思路的吃揣摩和把握之精準,所以,他們看到的領導不過是冰山一角,對領導的潛藏能力毫無所知。
其次、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小機率是外部利益協調的偶然結果。
任人唯賢,能人眾多,領導的掌控力度就會收到限制;任人唯親,親屬太多,公司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更高層的領匯出於什麼考慮,都必須建立健全更為完善的用人管人制度,但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平衡者來協調不同理念派系的關係,所以,大部分組織中都會出現這樣的領導人。
其三、大部分人成為領導之後都會進入全方位成長的快車道。
所有多餘的、虛假的資訊都會被下屬層層過濾後放在領導面前;所有專家的經驗和創見都會被下屬反覆驗證,逐個對比後才能放在領導面前,所以說,領導是單位或部門所有資訊的交匯點,他需要做的就是在全盤掌握單位或者部門的情況後,選出最優方案。
可見,不管身處何處,領導們總是在處理最重要工作的最關鍵環節。這種職業經歷中最寶貴的經驗被領導不斷學習、不斷消化、不斷驗證、不斷改善之後,最終成為領導待人處世、推進工作的基本原則。當領導們嚴格貫徹這些原則之後,他們就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習慣,他們就能成長得更快。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過程。
如果我們暫時沒有擁有這些條件怎麼辦?
多向領導學習、多向業界精英學習、多和同事們交流、多和同行們交流……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有個年輕的網友問我“上司比自己年輕有啥體驗?”
想想自己這些年來,在企業任過經理助理,總經理助理;輪崗過保安、計調、倉管和押車員;管過飯堂、保衛處、人力和後勤;在老總不常駐公司期間,代為執行、維護全公司“購銷存”三大環節……在此期間,我領導過數百名年紀比我大很多的同事。
後來公司重組,我輾轉考碗來到基層,經歷過長時間的抽調、經手過數以萬計的投訴、承辦過數以千計的各類黨務、政務等任務,當然因此而被很多比我年輕的同事領導過……
按“禿頭披風俠”的要求來說,就是本人擁有豐富的“管人”和“被管”經驗。
領導“成熟”同事的體驗:第一、明顯感覺到個別老員工的敵視、不滿。
有些老員工持技自傲,言語間頗多不屑和不滿,總覺得公司離不開自己。猶記得某生產組副組長,組長走了之後不服年輕組長的領導,領著一班老鄉鬧情緒罷工,態度橫的不行。結果老總加薪另外請了高手過來。他後悔得給老總下跪,哭求諒解。老總叫財務加了300大洋遣送費。他便千恩萬謝地走了,還表示一個電話立即趕到。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第二、明顯感覺到個別關係戶的不屑、不忿。
家族企業最大的合力就是家族勢力,最大的不利因素也是家族勢力,尤其是某些手低眼高的關係戶,平時恨不得把和老闆的親戚關係刻在額頭上,日常除了亂指揮之外從來沒幹過正事。
第三、明顯感受到個別年輕人的水平、激情。
天賦這東西真的很奇妙,跟年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當時我們廠裡大概四五十個最基層的普通工人,我大部分都認識,都聊過,發現有些人對有些事就是拿手。最年輕的組織才工作七八年,但在具體是生產環節方面的經驗已經無人可比,水平比從業三十年,公司的高階顧問還高很多。這是全廠人公認的事實。
第四、明顯感覺到個別老領導的理解、支援。
年輕人在老總身邊,壓力大不大、工作多不多,自己不說領導也都知道,但領導知道也不意味著要幫你,很多時候領導就是在觀察你的抗壓能力,考察你處理各種矛盾的水平。因為對於剛踏上領導崗位的你來說,現在這些問題都是“小兒科”,只是磨鍊你而已。有的“二代目”在職業發展前期就能得到“一代目”的各種奧援,比如介紹客戶、開拓市場、壓價採購、協調派系鬥爭、傳授公司治理經驗……有這樣手把手、喂專案的境遇,有如被無崖子灌了內力的虛竹一般,擁有了開掛般的職業功力。然而,不管如何開關,絕大部分人都要直面外部市場的殘酷,忍受內部人事的內耗,只有在多重磨練中持續成長的領導,才會擁有穩固的地位。
被年輕同事領導的體驗:
首先、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大機率是個人實力增強的自然結果。
很多人的眼界有限,時常覺得領導能力有限,能當上純粹是靠運氣、靠關係之類的,卻看不到領導私下對業務的專研,跟客戶的關係維護等方面的艱苦付出,更無法理解領導對更上級領導工作思路的吃揣摩和把握之精準,所以,他們看到的領導不過是冰山一角,對領導的潛藏能力毫無所知。
其次、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小機率是外部利益協調的偶然結果。
任人唯賢,能人眾多,領導的掌控力度就會收到限制;任人唯親,親屬太多,公司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更高層的領匯出於什麼考慮,都必須建立健全更為完善的用人管人制度,但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平衡者來協調不同理念派系的關係,所以,大部分組織中都會出現這樣的領導人。
其三、大部分人成為領導之後都會進入全方位成長的快車道。
所有多餘的、虛假的資訊都會被下屬層層過濾後放在領導面前;所有專家的經驗和創見都會被下屬反覆驗證,逐個對比後才能放在領導面前,所以說,領導是單位或部門所有資訊的交匯點,他需要做的就是在全盤掌握單位或者部門的情況後,選出最優方案。
可見,不管身處何處,領導們總是在處理最重要工作的最關鍵環節。這種職業經歷中最寶貴的經驗被領導不斷學習、不斷消化、不斷驗證、不斷改善之後,最終成為領導待人處世、推進工作的基本原則。當領導們嚴格貫徹這些原則之後,他們就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習慣,他們就能成長得更快。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過程。
如果我們暫時沒有擁有這些條件怎麼辦?
多向領導學習、多向業界精英學習、多和同事們交流、多和同行們交流……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