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條子

    周文王周武王創立周朝,影響八百年。但周公旦卻影響至今。下面是轉帖:

    周公旦最大的貢獻,是塑造了整個中華的政治態勢。

    縱觀整個世界歷史,中華文明和其他強大文明有一個非常之顯著的特點——我們是受宗教勢力影響最小的國家——不僅是現在,在歷史上也是如此。其他古老強大的文明,中亞有伊斯蘭教,西歐有基督教,都影響甚至主導著本地區文明的程序。

    而中國,沒有。周公旦之前可能有,周公旦之後,徹底斷絕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

    因為他主政的時期,確立和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嫡長子繼承製”和“井田制”,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了一起,不僅為周朝之後八百年的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更影響了之後兩千年的中國封建制度。賈誼評價他是:黃帝之後,孔子之前,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是非常中肯的。

    之後的中國,雖然有各種亂象,但是沒有過“聖戰”之流的,周公功蓋千秋。

  • 2 # 燕北林叢

    周公的歷史貢獻,《尚書·大傳》早有概括:“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這段概括就是指武王死後,周公立武王之子姬誦為成王,攝政期間的歷史功績。姬誦年幼,周公代理朝政,引起了武王的另兩個兄弟管叔和蔡叔的不滿。而管、蔡等都是以王官的身分控制著一個方面諸侯的實權人物,由於不滿於周公攝政,就聯絡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同時參與叛亂的還有原殷商在東方的附屬國徐、奄、薄姑等國,聲勢十分浩大,稱“三監之亂”。

    面對嚴峻形式,周公沉著應對,親擁成王率軍東征,討伐叛軍。第二年就打敗了武庚和“三監”,又經過兩年苦戰,叛亂全部平息,武庚、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後客死他鄉。這就是“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平踐奄”之說。

    平定了“三監”之後,周公認為周的都城鎬京的地理位置偏西,離中原太遠,不便於管理。武王在世時也考慮過要營建一個東都,但基業剛成,沒有餘力,現在趁平定叛亂之機,周公便決定籌建一個新的都城,來管理殷商舊地。經過占卜、考察,周公認為洛邑地方不錯,地處中原腹地,沃野千里,是天然糧倉。於是決定在洛邑(洛陽)修建都城——即“東都”。建成後定名“成周”。這就是“營成周”之說。(“建侯衛”,指周公分封小弟康叔為衛君,管理殷墟一帶的殷商遺民。)

    周公對歷史影響最大的就是“制禮作樂”。就是對前代禮樂進行整理規範,形成一整套適應西周政權的禮樂制度,也就是一套繁複的等級制度。如規範日常生活的冠禮、喪禮、聘禮、鄉飲酒禮、士相見禮,規範祭祀的祭禮,飲食宴客的饗禮、燕禮,規範君臣上下的覲禮、朝禮,軍隊出征的禮儀——軍禮等,涉及周時社會的方方面面。

    “樂”即“樂由中出,禮由外作”。禮是外在,規範人倫;樂則是透過樂舞來使這種制度切入人心,讓人從內心對禮(制度)的認同。雖然西周時期的禮儀和樂舞有著嚴格的等級、尊卑的區分,但周公的舉措起到了規範社會秩序的作用,也使華夏民族步入了禮樂文明的社會。周公“制禮作樂”對華夏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被視為儒家學說的源頭,周公也被後世稱為“先聖”,也稱“元聖”。

    三監:

    武王時,為防止紂王之子武庚叛亂,在原來殷商京畿河內地區建置三監,封他的弟弟叔鮮于管、叔度於蔡、叔處於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就是負責監視武庚和自己轄區的治安,一旦發現武庚有反叛指舉,向武王彙報。歷史上稱之為“三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睡覺的時候老是乾嘔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