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文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程頤正在睡覺,楊時與他的朋友遊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同學們,這是一段古人認真求學的歷史,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凝聚成一個成語———“程門立雪”,用來比喻尊敬老師,誠心求學的態度或行為。
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裡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由於讀書很多,學習了很多知識,最後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幹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裡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鍊的叫聲。”劉琨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裡,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樑苦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勤能補拙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文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程頤正在睡覺,楊時與他的朋友遊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同學們,這是一段古人認真求學的歷史,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凝聚成一個成語———“程門立雪”,用來比喻尊敬老師,誠心求學的態度或行為。
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裡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由於讀書很多,學習了很多知識,最後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幹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裡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鍊的叫聲。”劉琨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裡,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樑苦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