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97441438013

    十幾年前,一篇《中日夏令營裡的較量》震驚全國。文章敘述了日本孩子和中國孩子一起到草原探險的活動。探險中,日本孩子的獨立性和中國孩子的懶惰`沒有生存能力形成強烈對比。人們因此不得不再次拿起“教育”這個話題。再次想到“溺愛”這種不適當的愛。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副引人深思的漫畫。畫面上有一個拿者望遠鏡看風景的小男孩,後面是一路小跑的媽媽,一手拿著扇子給兒子扇,一手拿著遮陽傘為兒子遮太陽,嘴裡還問“兒子,風力會不會太大,要不要調小一點?”走在最後是爸爸,背上揹著一個很大的旅行包,汗水不停的流還是強裝歡笑。從旅行包的裂口處可以看到裡面的物品,有急救包,手電筒,零食,水……但這一切的準備只是因為兒子在春遊。從這副有些誇張的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教育。一些父母就和圖上的一樣,“愛”成了變相的“包辦”:不僅包辦了我們生活中的枝末細節,甚至包辦了我們所有的自主能力,代替我們思考,解決我們需要的一切。中國有句漂亮的口號:“把最美好的東西給孩子。”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才是“最美好的東西”

    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養料,它本身沒有對錯,但“方式”卻有對錯。由於當代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給予了孩子雙倍的愛,“養料”就變成了“毒藥”,只會害了我們。在夏令營裡中日兩國孩子的表現就是不同愛的結果。這導致幾年後的再次較量中國還以失敗告終。15年的較量與比較,也許誰輸誰贏不是最終的目的,成長的經驗與痛苦才是真正的財富。

    經過了狂風暴雨的樹將來才能成為蒼天大樹,爸爸媽媽,請讓我們自己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芥子園》畫冊出版在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