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托理論上只要車架保養好,不摔車不撞使用壽命應該比汽車長,我指的是時間上,里程肯定沒有轎車耐操。首先,摩托車都是高轉發動機,工作區間在3000轉到7000轉,汽車一般工作區間是在1500轉到3000轉。這就決定了摩托車活塞環在和汽車使用同樣材質的情況下耐久度差很多,再加上摩托車發動機是外接的,工作環境遠比汽車發動機惡劣。 五千公里換一次機油,一萬公里換一次空濾和輪胎其他的根據磨損情況決定,這裡我後續會補充。 一般15萬公里是沒問題的。差不多可以騎20年。到目前政策是8年之後報廢,不知道這個現在改了沒有。 以前絕大多數都是鋼管車架噴黑色漆面,時間久了退漆之後車架會生鏽所以車架壞了基本上算是徹底報廢了。其他零部件可以更換。但是車架好像沒有全新的可以更換。 一般摩托車損耗大的零部件主要是,輪胎,剎車,鏈條,大小鏈輪,離合片。其次是減震油封,喇叭,燈泡,火花塞。損耗比較低的是,活塞環,化油器,變速箱。(暴力駕駛的例外) 一般保養的好,定期喂全合成機油,清洗更換空濾機濾,保養好電瓶。10萬公里是不需要大修的。 摩托車因為結構簡單,個人有點動手能力的。備一套工具是可以完成小保養大保養。 關於保養的細則隨後更新....... 19年9月14日更新 在講摩托車的保養之前,我先說一下摩托車的調整。 只說通勤代步常見的摩托車,首先要調整剎車的軟硬,多數摩托車都是前盤後鼓。理論上最好的剎車力度應該是前7後3。還是日常使用不用這麼苛刻,達到前6後4就可以了,有些人多摩托車有一定的誤區覺得前剎沒有後剎安全,容易抱死翻車。這個問題主要是在駕駛人的問題上,還有就是前剎剎車太硬沒有冗餘。不能真正的拿捏到合適的力度。一拉就鎖,一鎖就死。 很多人都是習慣性的減速用後剎,停車推車的時候才用到前剎。這個習慣不好,行駛中單純使用後剎第一它的制動距離很長,後輪抓地力不夠容易抱死側滑。安全駕駛的前提就是制動距離越短越好。新車的前剎一般偏硬可以適度調整一下,自己慢慢感覺那個力度。切記剎車一把拉死,這樣可能是車沒事人甩出去了。慢慢練習前5後5的力度,之後一點點的改為前6後4。 下來就是調整鏈條的張緊度,下鏈條的上下活動區間不超過±15mm。也就是說它的最低點和最高點不超過3公分。少了急加速或者爬坡有可能崩斷鏈輪或者鏈條。多了在轉彎的時候鏈條有可能脫離鏈輪絞進後輪造成事故。 最後調整坐高,透過前後減震調整合適的坐高。合適的坐高是雙腳全掌貼地,膝蓋輕微彎曲。 摩托車日常保養,主要是檢查胎壓、剎車、機油量。胎壓的合理引數在輪胎側面有標註,自己買個胎壓表就能測量。剎車主要檢查前剎油量,觀察油壺窺窗。檢查前剎盤的平整度,有劃線可能是卡鉗剎片裡面進入異物,要及時清理。還有觀察剎車線是否有斷芯。機油量一般透過機油窺窗或者機油尺觀察。一般一千公里會有輕微損耗。
! 摩托理論上只要車架保養好,不摔車不撞使用壽命應該比汽車長,我指的是時間上,里程肯定沒有轎車耐操。首先,摩托車都是高轉發動機,工作區間在3000轉到7000轉,汽車一般工作區間是在1500轉到3000轉。這就決定了摩托車活塞環在和汽車使用同樣材質的情況下耐久度差很多,再加上摩托車發動機是外接的,工作環境遠比汽車發動機惡劣。 五千公里換一次機油,一萬公里換一次空濾和輪胎其他的根據磨損情況決定,這裡我後續會補充。 一般15萬公里是沒問題的。差不多可以騎20年。到目前政策是8年之後報廢,不知道這個現在改了沒有。 以前絕大多數都是鋼管車架噴黑色漆面,時間久了退漆之後車架會生鏽所以車架壞了基本上算是徹底報廢了。其他零部件可以更換。但是車架好像沒有全新的可以更換。 一般摩托車損耗大的零部件主要是,輪胎,剎車,鏈條,大小鏈輪,離合片。其次是減震油封,喇叭,燈泡,火花塞。損耗比較低的是,活塞環,化油器,變速箱。(暴力駕駛的例外) 一般保養的好,定期喂全合成機油,清洗更換空濾機濾,保養好電瓶。10萬公里是不需要大修的。 摩托車因為結構簡單,個人有點動手能力的。備一套工具是可以完成小保養大保養。 關於保養的細則隨後更新....... 19年9月14日更新 在講摩托車的保養之前,我先說一下摩托車的調整。 只說通勤代步常見的摩托車,首先要調整剎車的軟硬,多數摩托車都是前盤後鼓。理論上最好的剎車力度應該是前7後3。還是日常使用不用這麼苛刻,達到前6後4就可以了,有些人多摩托車有一定的誤區覺得前剎沒有後剎安全,容易抱死翻車。這個問題主要是在駕駛人的問題上,還有就是前剎剎車太硬沒有冗餘。不能真正的拿捏到合適的力度。一拉就鎖,一鎖就死。 很多人都是習慣性的減速用後剎,停車推車的時候才用到前剎。這個習慣不好,行駛中單純使用後剎第一它的制動距離很長,後輪抓地力不夠容易抱死側滑。安全駕駛的前提就是制動距離越短越好。新車的前剎一般偏硬可以適度調整一下,自己慢慢感覺那個力度。切記剎車一把拉死,這樣可能是車沒事人甩出去了。慢慢練習前5後5的力度,之後一點點的改為前6後4。 下來就是調整鏈條的張緊度,下鏈條的上下活動區間不超過±15mm。也就是說它的最低點和最高點不超過3公分。少了急加速或者爬坡有可能崩斷鏈輪或者鏈條。多了在轉彎的時候鏈條有可能脫離鏈輪絞進後輪造成事故。 最後調整坐高,透過前後減震調整合適的坐高。合適的坐高是雙腳全掌貼地,膝蓋輕微彎曲。 摩托車日常保養,主要是檢查胎壓、剎車、機油量。胎壓的合理引數在輪胎側面有標註,自己買個胎壓表就能測量。剎車主要檢查前剎油量,觀察油壺窺窗。檢查前剎盤的平整度,有劃線可能是卡鉗剎片裡面進入異物,要及時清理。還有觀察剎車線是否有斷芯。機油量一般透過機油窺窗或者機油尺觀察。一般一千公里會有輕微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