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9日,並非美軍首次空襲東京。
美軍首次空襲東京是1942年4月18日,陸軍航空隊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轟炸機從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起飛,飛越1100公里距離空襲東京,之後轉飛中國,在浙江地區分別迫降或棄機跳傘。這次空襲主要是象徵意義,未對日本造成嚴重破壞,但從客觀上促成的中途島戰役。
真正意義的首次戰略空襲發生在1944年6月15,當時美軍B29轟炸機從中國成都起飛轟炸日本,因為航程遙遠,攜帶炸彈有限,也沒有取得可觀戰果。
3月9日,是第一次李梅火攻。這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就任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後,積極倡導進行的以燃燒彈為主的大規模空襲——3月9日前已經進行過小規模火攻,取得不錯戰果,促使李梅下決心發動大規模火攻。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轟炸,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二十四時十五分,兩架導航機到達東京上空,在預定目標區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接著投下燃燒彈,為後續飛機指示目標。隨後大批轟炸機接著以單機間隔依次進入投擲燃燒彈,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當晚東京出現 火災旋風(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與冷空氣形成強勁對流風),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造成近4萬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燬,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上百萬人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被燒傷或嗆傷。空襲中有9架B-29被擊落,5架負重傷並在海面迫降,42架其餘受傷飛機返回了基地。
李梅歷次火攻造成了近50萬日本平民死亡,800萬平民流離失所,244萬幢建築物被毀,還有難以計數的人死於營養不良、肺結核以及其它由無家可歸和食物不足帶來的疾病,這些人並未包含於上述傷亡數字。96個日本城市遭到轟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區被燒燬面積均超過50%,東京、橫濱56%,名古屋52%,大阪、神戶57%;中小城市裡,福井最高達96%,甲府72%,日立71%。死傷程度遠超核彈。
1945年3月9日,並非美軍首次空襲東京。
美軍首次空襲東京是1942年4月18日,陸軍航空隊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轟炸機從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起飛,飛越1100公里距離空襲東京,之後轉飛中國,在浙江地區分別迫降或棄機跳傘。這次空襲主要是象徵意義,未對日本造成嚴重破壞,但從客觀上促成的中途島戰役。
真正意義的首次戰略空襲發生在1944年6月15,當時美軍B29轟炸機從中國成都起飛轟炸日本,因為航程遙遠,攜帶炸彈有限,也沒有取得可觀戰果。
3月9日,是第一次李梅火攻。這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就任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後,積極倡導進行的以燃燒彈為主的大規模空襲——3月9日前已經進行過小規模火攻,取得不錯戰果,促使李梅下決心發動大規模火攻。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轟炸,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二十四時十五分,兩架導航機到達東京上空,在預定目標區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接著投下燃燒彈,為後續飛機指示目標。隨後大批轟炸機接著以單機間隔依次進入投擲燃燒彈,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當晚東京出現 火災旋風(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與冷空氣形成強勁對流風),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造成近4萬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燬,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上百萬人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被燒傷或嗆傷。空襲中有9架B-29被擊落,5架負重傷並在海面迫降,42架其餘受傷飛機返回了基地。
李梅因為這次空襲在日本得名“鬼畜李梅”。有趣的是,1964年,在日本國會參議員、自民黨國防部會長源田實(山本五十六的航空參謀,戰後日本航空自衛隊首任幕僚長)提議下,李梅獲頒日本最高級別的"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李梅歷次火攻造成了近50萬日本平民死亡,800萬平民流離失所,244萬幢建築物被毀,還有難以計數的人死於營養不良、肺結核以及其它由無家可歸和食物不足帶來的疾病,這些人並未包含於上述傷亡數字。96個日本城市遭到轟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區被燒燬面積均超過50%,東京、橫濱56%,名古屋52%,大阪、神戶57%;中小城市裡,福井最高達96%,甲府72%,日立71%。死傷程度遠超核彈。
對此,李梅戰後說:"殺日本人並沒有使我感到不安。使我不安的是戰爭的結束。所以我不在乎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在我們的行動中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