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討厭活潑哪裡
-
2 # 奉孝歷史
屠格涅夫的六篇長篇小說被譽為19世紀40至60年代俄羅斯的“社會編年史”。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敏銳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發展的新動向,被譽為19世紀40至60年代俄羅斯的“社會編年史”。這六部長篇小說分別為:《羅亭》,寫貴族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主人公羅亭是他生活時代的“多餘的人”。《貴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寫“多餘的人”的小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終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戰場,表明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終結。《前夜》是作家轉向以“新人”——平民知識分子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說,女主人公葉蓮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與子》著力描寫俄國自己的“新人”。父輩指老一代貴族,“子”輩指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小說深刻揭示了這兩代人的矛盾和衝突。《煙》反映出農奴制改革的有名無實。《處女地》則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發動的“到民間去”這一社會運動。作者以自己的漸進論觀點去評價這一運動,而把希望寄託在改良主義者沙羅明身上。
被譽為19世紀40至60年代俄羅斯的“社會編年史”。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敏銳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發展的新動向,被譽為19世紀40至60年代俄羅斯的“社會編年史”。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屠格涅夫,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小說《獵人日記》、《父與子》、《羅亭》等。 他出生於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母親獨斷專橫,從小就目睹他家農奴的非人待遇,對農奴制產生厭惡。15歲時考入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以後又赴德國,攻讀哲學等課程。在歐洲,他受到盧梭等啟蒙思想的影響,與巴枯寧等人時有來往。在這個期間形成他的西歐派觀點。回到俄國後,在1842年底結識別林斯基,成為至交,他的反農奴制的態度更為堅決。早在大學時代他就曾嘗試寫詩。1843年他發表敘事詩《巴拉莎》,獲得別林斯基的讚許。同年他認識了法國女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此後終生眷戀她,甚至為她而僑居國外。特寫集《獵人筆記》(1847~1852)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使他獲得作家的聲譽。同期他還寫了一些劇本,以《村居一月》最為有名。1856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羅亭》問世,羅亭成為“多餘人”中最具光彩的形象。1859年發表的長篇小說《貴族之家》給他帶來第一流作家的聲望。以後他把目光轉向觀察新的社會典型,創作出刻畫“新人”形象的兩部長篇《前夜》(1860)和《父與子》(1862),其中《父與子》是他的代表作。 1867年發表長篇小說《煙》,透過男主人公在愛情生活上慘遭打擊的體驗,曲折地表達了作家在這個時期對社會政治運動所產生的悲觀情緒。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處女地》(1877)反映了70年代民粹派到民間去的運動。此外,中、短篇小說的創作幾乎貫串在他一生的文學活動中,著名的有《木木》、《阿霞》、《初戀》、《春潮》等。《散文詩集》(1878~1882)是他最後一部作品,其中流露出作家多方面的思想和情感。 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語言純淨優美,結構簡潔嚴密,擅長自然風景描寫,常用隱蔽手法描寫人物心理。作品充滿詩意的氛圍和淡淡的哀愁,給人無盡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