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苔流染絲絡,水潔寫雕簪。一御瑤池駕,詎憶長城陰。
3、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4、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5、隴雲晴半雨,邊草夏先秋。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6、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7、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8、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9、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10、玉塞抵長城,金徽映高闕。遙心萬餘裡,直望三邊月。
釋義: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出處: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出處:唐·楊師道的《詠飲馬應詔》。
出處:唐·盧照鄰的《紫騮馬》。
出處:唐·盧照鄰《雨雪曲》。
出處:唐·賀知章 《送人之軍》。
釋義:想起昔日長城腳下麝戰急,都說將士們當年的鬥志高。從古到今這裡是黃沙彌漫,戰士的白骨在蒿草中亂拋。
出處:唐代王昌齡《塞下曲•其二》。
釋義: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一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長城。
出處: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出處:唐·常建《塞下曲》。
出處:唐·萬楚《驄馬》
出處:唐·劉長卿《送子婿崔真父歸長城》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苔流染絲絡,水潔寫雕簪。一御瑤池駕,詎憶長城陰。
3、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4、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5、隴雲晴半雨,邊草夏先秋。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6、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7、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8、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9、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10、玉塞抵長城,金徽映高闕。遙心萬餘裡,直望三邊月。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釋義: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出處: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2、苔流染絲絡,水潔寫雕簪。一御瑤池駕,詎憶長城陰。
出處:唐·楊師道的《詠飲馬應詔》。
3、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出處:唐·盧照鄰的《紫騮馬》。
4、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出處:唐·盧照鄰《雨雪曲》。
5、隴雲晴半雨,邊草夏先秋。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出處:唐·賀知章 《送人之軍》。
6、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釋義:想起昔日長城腳下麝戰急,都說將士們當年的鬥志高。從古到今這裡是黃沙彌漫,戰士的白骨在蒿草中亂拋。
出處:唐代王昌齡《塞下曲•其二》。
7、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釋義: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一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長城。
出處: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8、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出處:唐·常建《塞下曲》。
9、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出處:唐·萬楚《驄馬》
10、玉塞抵長城,金徽映高闕。遙心萬餘裡,直望三邊月。
出處:唐·劉長卿《送子婿崔真父歸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