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74163422217

    三省六部體制其實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雛形,由隋文帝確立,進而由唐太宗進一步完善,而不是由唐朝獨創。唐朝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稽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

    從東漢末年,漢朝建立的三公制度已經喪失功能,權力逐漸歸於尚書檯,只要擔任三公之一加參錄尚書事就有能力獨攬朝綱、篡權奪位。從三國開始,曹魏為防大臣效法自己--禪讓得國,開始增加了“秘書令”分割尚書檯權力,到了晉朝這個也是禪讓得國的朝代,又設定了門下省,進一步削弱尚書檯權力,但是效果仍不明顯。

    到了南北朝,體制混亂,以宰相之身廢立君王、謀朝篡位的更是大有人在。南北朝末年,隋文帝楊堅以丞相之身又一次展現了臣子到帝王的華麗轉身之路---禪讓,作為過來人,隋文帝開創性的創立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丞相權力,防止別人繼續重複這個老套但有效的變身之路。這個體制還是有效的,人家唐朝是實打實的打出的天下,而不是僅僅靠禪讓。

    唐朝時,進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為了明確各省的職責,協調三省之間行動,三省首長定期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議事。自武德年間開始,中書、門下集議於政事堂,政事堂設於門下省。唐高宗永淳年間,“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於中書省。”由此,確立了中書省的中心地位。開元十一年,中書令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政事堂印也改為中書門下印,且於其後分列吏、樞機、兵、戶、刑禮五房。從此,中書門下正式成為宰相的辦事機構。

    從唐朝開始,由於三省六部制度的確立,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割裂了原屬於宰相的權力,自此以後,漢朝以來的權臣或世家大族控制皇權的事情一去不復返了,不用夜夜擔心自己的宰相要篡了自己位,朝廷的滅亡基本上都是外部軍事實力派進行武力打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服務中心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