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不應該稱為偽書,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的這個提法不妥。只能說經過後人的整理修訂詮釋,或歷史流傳等原因,少數內容有所增減。
不知道胡適的根據是什麼?說是偽書,那就是《管子》並非管仲及其弟子當時所作,就是一本書的影子也沒有,完全是後人借他的名字編出來的。
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書籍,比如《荀子》《論語》等,作者都是實有其人的,但是傳到我們現在,也不一定就是他們當時那個原本,其中歷朝歷代經過多少修改增減,我們有些是不知道的。
除了胡適,好像還沒有人提到《管子》是偽書。
但是有很多學者認為《管子》的成書時間不在春秋時代,而應該介於戰國到西漢這段時間。
郭沫若在《藝文類聚》裡發現一段話和《管子》裡的一樣。他由此推出“侈靡篇”的真正作者是周容子夏,寫作時間應該在漢朝呂后時期。
《管子》是春秋時期(公園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其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蹟。原來86篇,現存76篇。彙集了道、法、儒、名、兵、農、陰陽、輕重等百家之學,主流還是黃老道家思想。
道家管仲學派提出精氣論的唯物史觀,認為有意識的人,是由精氣生成的。否認鬼神論的超自然存在,這些對後來的唯物主義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管子》不應該稱為偽書,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的這個提法不妥。只能說經過後人的整理修訂詮釋,或歷史流傳等原因,少數內容有所增減。
不知道胡適的根據是什麼?說是偽書,那就是《管子》並非管仲及其弟子當時所作,就是一本書的影子也沒有,完全是後人借他的名字編出來的。
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書籍,比如《荀子》《論語》等,作者都是實有其人的,但是傳到我們現在,也不一定就是他們當時那個原本,其中歷朝歷代經過多少修改增減,我們有些是不知道的。
除了胡適,好像還沒有人提到《管子》是偽書。
但是有很多學者認為《管子》的成書時間不在春秋時代,而應該介於戰國到西漢這段時間。
郭沫若在《藝文類聚》裡發現一段話和《管子》裡的一樣。他由此推出“侈靡篇”的真正作者是周容子夏,寫作時間應該在漢朝呂后時期。
《管子》是春秋時期(公園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其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蹟。原來86篇,現存76篇。彙集了道、法、儒、名、兵、農、陰陽、輕重等百家之學,主流還是黃老道家思想。
道家管仲學派提出精氣論的唯物史觀,認為有意識的人,是由精氣生成的。否認鬼神論的超自然存在,這些對後來的唯物主義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