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兩兄弟是與嚴氏兄弟幾乎同時登場的又一對兄弟。其中,嚴貢生和嚴監生兩兄弟性格品行完全不同,而王氏兄弟倆則是性格品行完全一樣,如同一個模子出來的兩個人。兩兄弟主要出現在第五、第六回中,雖然描述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卻被塑造的非常鮮明。
兄弟兩人都是稟生(考中秀才時,名列排行榜前列的可以遞補為稟生),算是秀才中的優等生了;所從事的職務也是在私塾教書育人,而且是錚錚有名。按道理來說,這樣飽讀詩書之人應該為人師表,然而這對兄弟卻是“無德無仁”之人。
作者在賦予這兄弟倆名字時,就寓有諷刺之意,也就表明他倆都是“無德無仁”之人。王者,亡也;王德、王仁也就是亡德、亡仁,即“無德無仁”。
王德字於據,王仁字於依,兩人的名與字都是出自儒家經典《論語》之中。“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人要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於六藝的範圍之中”。
反觀王德、王仁兄弟倆的所作所為,何曾做到過孔子所言的“據於德,依於仁”?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的言行正好與聖賢之教相反,都是見利忘義的小人。由此可見,作者為這對兄弟起名字時,已經將兩人圈於“無德無仁”的格局之中了。
在王氏兄弟眼中,從來就沒有“德、仁”,只有利益;除了利益不能放棄之外,一切都可以拋棄。
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兩兄弟是與嚴氏兄弟幾乎同時登場的又一對兄弟。其中,嚴貢生和嚴監生兩兄弟性格品行完全不同,而王氏兄弟倆則是性格品行完全一樣,如同一個模子出來的兩個人。兩兄弟主要出現在第五、第六回中,雖然描述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卻被塑造的非常鮮明。
兄弟兩人都是稟生(考中秀才時,名列排行榜前列的可以遞補為稟生),算是秀才中的優等生了;所從事的職務也是在私塾教書育人,而且是錚錚有名。按道理來說,這樣飽讀詩書之人應該為人師表,然而這對兄弟卻是“無德無仁”之人。
作者在賦予這兄弟倆名字時,就寓有諷刺之意,也就表明他倆都是“無德無仁”之人。王者,亡也;王德、王仁也就是亡德、亡仁,即“無德無仁”。
王德字於據,王仁字於依,兩人的名與字都是出自儒家經典《論語》之中。“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人要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於六藝的範圍之中”。
反觀王德、王仁兄弟倆的所作所為,何曾做到過孔子所言的“據於德,依於仁”?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的言行正好與聖賢之教相反,都是見利忘義的小人。由此可見,作者為這對兄弟起名字時,已經將兩人圈於“無德無仁”的格局之中了。
在王氏兄弟眼中,從來就沒有“德、仁”,只有利益;除了利益不能放棄之外,一切都可以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