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天小饅頭

    我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開封第一樓的灌湯包。

    這家老店有百年曆史,灌湯包源於北宋汴京名吃——玉樓山洞梅花包子,還是非遺哦~~

    去之前,看到網上形容“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立馬讓我浮想聯翩。

    去到第一樓,生意超紅火,我們抱著萬分期待的心情,點了一籠灌湯包,結果。。。

    端上來的時候,一看賣相,就覺得:哈,怎麼這樣?

    大小不一,型狀各異,一個個癟塌塌、黏糊糊的,沒精打采地趴在籠屜裡。

    我就想,這包子裡還能有滾湯嗎?

    然後,我還小心翼翼地提起一個,唯恐戳漏裡面的湯汁。

    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裡面就沒啥湯汁,乾巴巴的。

    而且,肉少皮厚,真心,皮好厚啊,這是薄皮嗎?

    南京大街上隨便一家湯包店,都可以秒殺它。。。

    我心目中的皮薄餡多、灌湯流油,沒見到一絲一毫。

    也可能,是當時運氣不好,吃到隔夜包。。。無論如何,留下不美好的印象。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了。

  • 2 # 鬧鬧愛吃魚

    去西安出差,嘛,陝西非常有名的小吃不就是饃啊面啊什麼的麼,想想正宗西北肉夾饃一定比我東北老家大街上的貨色好吧?

    去了西安,強忍著,辦完正事直奔回民街,直接找到大名鼎鼎的老孫家肉夾饃店鋪,哇,門前好長的隊(P S:事後想來基本上都是慕名而來的外地佬),門前還發牌,交了錢排隊按牌取饃,可見名氣之旺,一問價格,十五元一個。似乎略貴,算了,畢竟名店。

    排到了,見視窗師傅熟練的切肉、倒汁、裝袋。終於吃到了這個名小吃。。。

    ”什麼玩意兒,還沒老家大街上五塊錢的山寨貨好吃呢。。。。裡面連青椒都不放麼?“(同伴的原話)

    想想當年在天津吃的60多塊的狗不理包子卻沒品出什麼特別感覺。覺得有些名小吃也是也就那麼回事吧。。。

    但也不能那麼說,上次去上海吃的蟹黃包子味道就很贊,但價格也是賊T M貴。。。(每次出差都要倒搭好多錢呢)

    話說回西安,雖說吃了老孫家肉夾饃多少有點失望,之後依然滿是期待的前去另一個據說上過電視專訪的老白家泡饃。。。

    尼瑪這饃得我們這些客人自己手撕嗎?老子來時沒洗手啊!

    服務員說撕的越碎越好,但就是一點幫忙的意思都沒有啊。。。。

    我想,這大概是所謂文化差異吧。。。。在東北什麼不是給你整的好好的端上來啊。。。。還是生饃,之後煮。。。。

    其實仔細想想,也許那些東西在當地還不錯,但身為東北人的我飲食習慣的確和西北不符合。。。

    西安是很好的城市,歷史底蘊深厚,民風淳樸好客,基礎設施齊全,市民文明素質很高。人文、風景、文化、歷史無一不讓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可是那段時間唯獨飲食方面,從鹼性自來水到菜式花樣,單就本人來講,確實處處不習慣。

  • 3 # 老王美食坊

    4.名菜之所以好吃就是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才會發揚光大,隨著製作人的手藝一代不如一代,名菜早晚都得是去光環。最後就變成名菜沒有好吃的菜。吃的每一道名菜都會大失所望。所謂的吃名菜選擇上是去本地特色餐廳,在外地吃別的地方的名菜就不能太挑剔。因為外地做的味道肯定和當地做出來的味道不一樣。

  • 4 # 愛下廚的文藝設計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不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大多數人會選擇在有空的時間離開所在的城市去探索世界、體驗生活。去一個新的陌生城市遊玩,不僅要體驗和領略當地不一樣的人文風情,觀賞當地的風景,更要嚐嚐當地獨有特色的美食小吃。人們常說在餐桌上最能快速了解一個地方,如果不能好好品嚐當地的美食,又怎麼能叫來過這個地方呢?

    但是很多地方所宣傳的不可錯過的地道美食,名聲非常的好,吃起來卻讓人很失望。畢業這些年至今為止我已經去過35個城市了,每去一個城市前都會提前了解下有什麼美食,在哪裡吃才是最正宗。在這裡我也說下我遇到的幾個比較坑的讓人很失望的美食小吃,不知道你都吃過哪些呢?

    1、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天津狗不理包子,始創於清朝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為什麼叫狗不理包子呢?相傳有一人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他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這是對狗不理包子多高的評價啊。我來天津就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有一個遊客去了天津不去吃狗不理包子,也沒有一個遊客吃過狗不理包子後沒留下心裡陰影”,吃過的人都會說再也不會吃了,還不如超市買一盒速凍回家自己蒸。

    儘管網評並不是很好,但是我來都來了天津,為什麼不親自嘗一嘗呢,所以到了天津後,馬上搭計程車去的狗不理包子總店,想要品嚐一下自己心心念唸的美食,當時計程車司機還跟我說“傻子才去那兒吃,天津人都不吃狗不理包子“,我當時聽到真有點後悔了。

    總店還挺多人的,相信不少都是遊客,當時我點了4個肉包子的單人套餐,還是那店裡最便宜的那種,當58元的單人套餐上桌之後,我徹底明白我上當了,真的是我人生吃的最貴的還是最難吃的包子,無論包子的味道還是做工,都不如我家鄉做得好吃,我在廣東吃的1元1個的肉包子都比這好吃不知多少倍,真吃不出這個狗不理包子到底好吃在哪裡?也不知道為什麼狗不理包子能被炒的這麼火熱?反正過來旅遊的都會來品嚐一次,都是跟我一樣的心裡,雖然聽說不好吃,但就是要嚐嚐後才死心。

    2、南京蟹黃包

    蟹黃湯包是灌湯包的一種,是江蘇的傳統小吃,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主要的食材就是蟹黃和蟹肉,特點是皮薄、湯汁多、蟹肉足、味道鮮美。它的製作工藝很是講究,據說僅製作工序就多達33道。我去南京旅遊時,特意去吃了一份蟹黃包,在上海是按個賣的,當時在南京是按一籠賣,一籠有8個,88元,吃法就是取吸管一根,吸完鮮美湯汁之後,然後將薄皮蘸醋食之。蟹黃肉那麼一丁點,肉汁是雞肉湯汁,乾巴巴的,肉汁也沒多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吃,這價錢都可以買個雞,買2個螃蟹了。

    3、上海生煎包

    生煎包是流行於上海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也叫上海生煎饅頭,外皮底部煎得金黃色,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現在出名的有一家取名“小楊生煎”。我去上海旅遊時,點了4個,28元吧,感覺吃起來也一般,都是油,裡面的肉餡真的不怎麼樣。

  • 5 # 小陳的快樂每一天

    作為一名吃貨,也曾追求過各種地方特色美食,至於一些力所能及的大餐名菜。也是會一飽口福。有很滿意,回味無窮的,也有失望的,下面就說說我個人吃過的,不是很喜歡的。

    以下只代表個人觀點,至於具體依照個人口味,也會有所不同。

    書歸正傳,開始(排名不分先後,想到就列出來):

    一、慶豐包子,說起慶豐包子,鼎鼎大名,幾乎一夜爆紅,分店一年開遍華北大地。但是慕名去吃了,個人感覺,做的真的很一般。(注:我所在的城市的慶豐包子,超大門店,不出兩年就關門大吉了)。

    三、內蒙古手把肉 : 到了大草原,不管是大飯店還是街頭小館,都必有的一道菜,約上三五好友,整上兩斤奶酒,吃著大塊手把肉。看起來特別有食慾。但是不是當地人,吃起來就很不習慣了,因為他們的手把肉只做七分熟,吃起來很費勁,而且塞滿牙縫。體驗不是很好。

    四、北京烤鴨,名聲在外,但是真正吃起來不是那麼好,過於油膩,當然,至於真正國宴上的可能就又不一樣了。

    五、臺灣三杯雞,三杯雞可能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不同口味,臺灣三杯雞主要還是以甜口為主,但是個人感覺有點太甜了。而且火候不太適應。

    以上是個人吃過的,感覺一般的菜品,也算是比較有名氣的。謹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蟲草養肝作用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