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美農村綠水
-
2 # 中醫按摩朱師傅
烏鴉也是背了千百年責難的鳥兒,說起來,烏鴉其實是一種鳥類,只因它頸項處有一圈白毛,而部分部是黑色羽毛,有如喪服,而它又喜歡吃腐爛食物,所以被視為不祥之物。(天下烏鴉一般黑)居然用這句形容那些心腸歹毒的壞人無處不在,無人不壞,這烏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史記,周本紀)載,武王率領八百諸候渡過黃河討伐般紂王,突然從天上掉一團火,轉眼變成一隻烏鴉落在周武王的大帳上,武王便對諸候們,上天的意思是現在還不能伐商紂,於是就收兵,這顯然是烏鴉的到來為不祥的。(隋書,煬帝紀)載,有一隻烏鴉停在帳幄上趕也趕不走,隋煬帝覺得很晦氣的事。漢族以為,早晨起來就聽到烏鴉叫雖不吉利的,此日干事將一事無成,烏鴉繞屋而飛,邊飛邊叫,屋中必有口角,須注意防範,烏鴉夜鳴,家裡必將發生火災,如果見到烏鴉從中掉下來,就意味著家中將有喪事,要祭祀神靈禳除大禍,如能弄到喜鵲,可將喜鵲一對,逗它們叫著,從大門外進入屋子,也可以喜鵲的喜氣來沖掉烏鴉的喪氣,黎族,也得十分忌諱烏鴉,認為烏鴉是不祥之鳥,鴉鳴是不祥之兆,須得祭祀鬼神才能災,這真是所謂的,(天下烏鴉一般黑)了!但是,對烏鴉的禁忌後來以變異的形式出現,比如在六朝時,樂府曲有(烏夜啼),烏鴉的啼叫居然成了吉祥之兆,這其實就是一種變態心理或稱變形心理,是人們抱著一種僥倖心理,惴惴不安地希冀著禁忌之物能夠開恩給他們帶來吉祥,還有主動出擊,化兇為吉的,(金史,石土門傳)記載,在正要舉行祭祀時,忽然有一隻烏鴉飛過,太祖一箭便射中不它,石土門便慶祝說,烏鴉這種飛禽本是人們所討厭的,今天太祖射中了它,乃是吉祥的兆頭。
《虎守杏林》傳說一
唐朝的時候,出了一個名醫孫思邈。
一千三四百年前的一天中午,孫老醫生到他家的杏林中乘涼休息。不一會兒就依樹而睡著了。
待他醒來,睜眼看時嚇了他一大跳:
在他的面前蹲著一頭兇猛的老虎。細看時,那老虎並沒有攻擊他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著他,見他醒來。就張開了嘴讓他看。
老人家仗著膽子看了看,好傢伙!原來老虎的嗓子眼裡有一根骨頭卡著。
他立刻明白了,這個老虎是要他給他看病啊。可是如果伸手進去取骨頭的話,老虎一痛,把嘴閉上豈不傷了自己的手?得想個保護胳膊手的辦法。
他想到了在胳膊上套鐵環,於是孫思邈就對老虎邊比劃,又用手指自己的住處,邊說:"去我家裡,我給你治療"
老虎就像家裡養的大貓一樣,溫順的跟著他回家去了。
孫思邈先找到一個和適的鐵環,又準備了消炎的藥粉,把幾枚熟杏與藥倒在一起。
他拍拍虎的頭,虎乖乖的張開了嘴。
孫思邈把手伸進虎口,看準骨頭卡的位置方向,以最佳的角度迅速一拉,骨頭拉出了喉嚨。
老虎由於疼痛把嘴一閉,有鐵環保護著,老醫生的胳膊手沒有受到傷害。手快速抽出,手術完畢。
老虎吐出了骨頭,搖晃了幾下頭。這下舒服多了。
孫思邈又把杏藥讓虎吃了,虎不停的點頭感謝,慢慢的倒退著離去了。
自此以後這個虎大多的時間就待在杏林裡,為孫思邈守護著。孫思邈出遠門,它還充當了他的坐騎呢。
本來孫思邈的醫術就高明,又有了這個老虎,他的名聲就更響了。
患者來自千萬裡,名聲傳到朝廷上。皇帝請他去做官,他不幹。
孫思邈一直為百姓看病,虎也一直陪伴著他,直到孫思邈去逝了。它才環繞杏林寺長嘯三聲,依依不捨的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