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海一葉扁舟

    《三體》畢竟是科幻小說,有些是虛構的。現實中半人馬α三星都有穩定的軌道,環境並不極端,其星系內的行星也執行平穩,也確實有行星位於宜居帶,但是否有生命,目前還無法確證。

    其實,不只是半人馬α三星還是北極星這樣的三星體系,科學家發現的四星體系(HD9800)、六星體系(雙子座的北河二星系)都是按穩定軌道運轉。

    目前未發現混亂狀態的多恆星體系。原因可能是大部分恆星都已存在幾十億年,混亂不穩定的體系該碰撞的都碰撞了,已趨於穩定。

    半人馬α星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南門二)是一個三星系統,主星為黃矮星半人馬座α星A和橙矮星半人馬座α星B組成的雙星,伴星為較遠的紅矮星:半人馬座α星C,又名比鄰星。兩個恆星組成穩定的雙子星系,質量較小的比鄰星圍繞雙星系統旋轉。

    2012年,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的科學家發現半人馬座α星B周圍存在一顆系外行星。它的大小和成分似乎都和地球非常接近。

    令人振奮的是,2016年8月24日,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一顆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2~1.3倍左右,其位置剛好位於宜居帶之中。

    有意思的是,劉慈欣的《三體》中描述半人馬α是混亂星系,而同作者的《流浪地球》描述半人馬α的比鄰星卻是地球避難的港灣。

    實際上,《流浪地球》比較接近現實,比鄰星與太陽年齡相當,由於比鄰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7,比鄰星穩定的主序星階段長達上千億年(恆星的壽命與質量成反比,宇宙爆炸之初的大恆星,壽命只有幾十萬年)。

    如此一來,當50億年後太陽變為紅巨星或10億年後太陽亮度增加到地球不適合生存,距離只有4.2光年的比鄰星真是人類的天然港灣。雖然半人馬α的其他兩個恆星與太陽壽命相當,但比鄰星距離兩者距離夠遠,而且人類也可以在太空中等候兩者變為穩定的白矮星之後再移民比鄰星的行星。

    太陽系是否只有地球產生了生物?

    宜居帶(habitable zone)指一顆恆星周圍的一定距離範圍,在這一範圍內水可以以液態形式存在,如果一顆行星恰好落在這一範圍內,那麼它有更大的機會擁有生命或至少擁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環境。地球正處於太陽系宜居帶的完美位置。

    據2017年英國學者在加拿大發現的最古老生物的化石(一種以鐵為食物的細菌,見下圖),我們知道地球在37~42億年前就產生了生命。

    而同時期的火星與地球環境是類似的,也有大量河流海洋(下圖火星快車號發回的火星乾枯河道),只是後來由於火星質量太小,板塊運動薄弱,無法將固化的溫室氣體返還,從而失去了大氣層,才變為一顆荒漠行星。所以早期火星極有可能也產生過生物。

    2000年,美國於南極洲發現編號為ALH84001的碳酸鹽火星隕石(下圖)。美國NASA聲稱在這塊隕石上發現了一些類似微體化石結構,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自然生成的礦物晶體。

    不過火星不像半人馬α三星,畢竟距離我們不遠,到底火星上有沒有產生過生物,我們有生之年有希望揭開謎底。

    綜上所述,首先半人馬α三星並不是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進行無規律三體運動,相反,它的三顆恆星軌道是穩定可預測的。其次恆星的宜居帶才可能產生生命,地球位置完美,如果一顆恆星的宜居帶內沒有行星,產生生命的可能微乎其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中表示看的詞有哪些,它們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