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nkns1347
-
2 # 老生談笑
原因如下:
我們現在用的日曆叫做陽曆(格里曆),是公曆(羅馬儒略曆)的改良版本。而公曆也是經羅馬日曆改良而成的。在尤里烏斯凱撒當政期間,對日曆做了大幅度重新安排,使其功能更為合理。在公曆改革前,一個月的天數是這樣安排的:1月29天,2月28天,3月31天,4月29天,5月31天,6月29天,7月31天,8月29天,9月29天,10月31天,11月29天,12月29天,並有一個27天的椎間月。新公曆中,椎間月被徹底廢除,改變了短月天數,但有31天的月保持不變。因此,1月,8月和12月分別增加2天;4月,6月,9月和11月分別增加1天;2月保持不變,但每隔4年額外增加一天,以均衡日曆數量。觀察舊羅馬日曆,會發現月的天數明顯不規則。這是因為在早期羅馬日曆和後來的羅馬日曆之間發生了一些變化。剛開始的時候,羅馬日曆是一種農曆,意味著每個月的長度基本上與月亮圓缺保持一致。兩次新月之間大約有29.5天,因此月不是29天,就是30天。這些29天的月被認為不吉利,而有30天的月是吉祥月。羅馬傳統的月天數與現代計算方式不一樣。他們不是從1數到29或30,而是從日落後首先看到的新月開始計算,並取決於方向和月牙形狀,並在月亮半滿時確定天數。儘管天數比現在的日曆更加均勻,但第一個正式使用的羅馬日曆已背離了真正的陰曆。當時的日曆只有10個月,並且月的天數依次為:3月31天,4月30天,5月31天,6月30天,7月31天,8月30天,9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0天。此外,冬天有61天不屬於特定月份。到了公元前8世紀末,事情變得更為複雜,因為羅馬迷信認為雙數不吉利。羅馬的傳統國王之一“Numa Pompilius”決定改革曆法,儘可能讓雙數天月份少一些。它的第一項改革是新增兩個月,分別是1月和2月,並且讓2月有奇數天。這就使曆法變成輪流出現的數字:31, 29, 31, 29, 31, 29, 29, 31, 29, 29, 29, 28。在13世紀,曾經有一個虛構的流行傳奇故事,試圖將每月天數背後的原因簡單化。它認為原來的公曆很規則,月長度分別為:30, 29, 30, 29, 30, 29, 30, 29, 30, 29, 30, 29。該學說認為凱撒隨後給每個月(除了2月)新增一天,以填滿日曆。他們還進一步說明,在奧古斯塔斯凱撒統治期間,8月被改為31天,以便於與7月匹配。但無論古羅馬人讓日曆不規則的動機如何,它大概不會與奧古斯塔斯的驕傲自大有關。
月事以月相變化的週期計算的,所以會不一樣。月是曆法中的一種時間單位,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週期作為一個月的長度,一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日,即一輪“朔望月”。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會依據月相來計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許多曆法的基石。一年分為12個月;中國農曆一年也為12個月,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多出的一個月稱為閏月。月亮歷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週期為計算的基礎的,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基本符合。朔望月的長度是29日12小時44分2.8秒,即29.530587日,兩個朔望月大約相當於地球自轉59周,所以陰曆規定每個月中一個大月30日,一個小月29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由於兩個朔望月比一大一小兩個陰曆月約長0.061日(大約88分鐘),一年要多出8個多小時,三年要多出26個多小時,即一日多一點。為了補足這個差距,所以規定每三年中有一年安排7個大月,5個小月。這樣,陰曆每三年19個大月17個小月,共1063日,同36個朔望月的1063.1008日,只相差約2小時25分9.1秒了。陰曆年同地球繞太陽公轉毫無關係。由於它的一年只有354日或355日,比迴歸年短11日或10日多,所以陰曆的新年,有時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有時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今天一些阿拉伯國家用的回曆,就是這種純陰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