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神刀
-
2 # 資深財務開水洗頭
財務報表的質量我認為應該從報表使用者角度看。即財務報表是否能夠滿足使用者的要求、能否為資料使用者提供決策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資料準確性這應該是"最最最基礎"的要求了。如果財報的資料存在會計科目混淆、金額反應有誤這種低階錯誤,是最不能容忍的。
所有的財務分析都是建立在資料準確性的基礎上,這樣的錯誤一般沒有公司會範
資料真實性其實資料的真實性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在發現問題之前沒有公司會承認自己的財務報表不真實。這就要求資料使用者對報表進行分析,綜合評價企業的發展經營情況。
資料有效性除了三大基本財務報表外,報表附註也是特別重要的一大補充報表。財報資料變化原因及經營狀況,好的報表附註都有很詳細的說明,可以說它是區分報表是否有真材實料的最有力資料。
另外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分析"也是一大分析報表。如果是高質量的報表,"管理層分析"是非常好的解釋說明檔案。
但是中國現在多數企業的財報都不是很重視這一塊。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報表質量要求。一般的教材中還有"客觀、相關、可比等其他要求",都是最基礎的資料要求,就不做複述了。
-
3 # 我叫老卡
1.財務報告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才有分析的餘地。
2.財務報告並不能完全反應企業的真實情況。
3.企業容易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而財務報告沒法預測宏觀經濟的調整。
財務報表的好壞,從財務報表的作用是否實現來判斷:
1、及時性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是否及時是判斷一家公司財務報表質量的第一條件。
如果財務月報下個月月底甚至隔月才報出來,沒有任何意義了,即不能及時發現問題,也不能做決策、計劃參考。
直接說,財務報表的快慢是第一判斷你條件。
2、準確性報表不平,是無法做出來的,所以準確性只能從勾稽關係來判斷。
如《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與《現金流量表》的現金等價物淨值,不相符,說明一定是哪裡錯了,湊平的或者入錯了科目。
如銷售收入、成本、應收應付、經營性現金流等邏輯關係不成立,也說明有可能出現錯誤,報表是湊平的。
報表勾稽關係不相符,一定有錯誤;一份錯誤的財務報表,不是在提供資訊了,就是在誤導決策。
3、客觀性財務報表是用來給相關使用者提供資訊的,如果這些資訊不明白,或者不充分,是沒有任何意義,浪費時間。
如財務報表說明,會計政策、會計方法、會計變更、報表日之前的或有事項補充等,有沒有系統、明確、充分額說明。是財務報表資訊實質的基礎。
如折舊用的是直線法還是加速法,有沒有變更,只有這些資訊充分,才可以更好的理解財務報表。
又比如,在結賬之後,報表日之前,公司的訴訟結果出來了,就需要在說明中給予補充,才可以是財務報表的資訊更及時更準確。
4、針對性財務報表,不光是資料的排列組合,而是透過資料對存在的趨勢、問題等,進行有根有據的分析。
例如,費用的巨大增加,其依據是哪些,對收入、利潤帶來的當期影響與未來影響。
只有財務分析做的深入透徹,才真正是發揮了財務報表的作用。
判斷財務報表的質量,只有從以上四個方面判斷做的怎樣,就可以得出財務報表的質量如何了!
財務報表的判斷,不僅僅是數字的分析,更多的在表外的說明、備註、財務分析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