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欣旋諮詢
-
2 # 拾趣松
能力越差的人,通常自我感覺越好。他們無法認識到自身不足,包括不足所能達到的極端程度,卻往往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到其他真正具有這項技能的人才的高層水平。
這種現象被稱為達克效應。它是一種認知上面的偏差現象。有些能力欠缺的人做出了錯誤的結論,反而覺得自己完成了眾人都認為有難度的任務,覺得自己很優秀,自我感覺良好。如果別人提出否定意見時,往往認為別人嫉妒自己。
只有在出現衡量標準,將其結果全盤否定時,這些人當時也是不能接受這種結果的。只有在經過學習實踐之後,掌握了相應能力之後,再回首,才會發現自己曾經的錯誤和正確有多遠。
聽一位教師朋友說,她曾經有個同事,超級自信。別人講課一板一眼,這個同事每天口若懸河,自由發揮。自我感覺良好。整個一年,學校判卷都是自己判,每次,她教的班級的成績比其他班多10多分。其他老師總覺得她沒有這麼好。學年期末的時候,全區統一判卷。別的班級平均分都是90多,這個同事的班級平均分不到80分。她一個人教的兩個班把全校的整體水平都拉下來了。其他老師都覺得她是自找的。自己水平低還不自知。坑了自己還坑了學生。不過,成績出來後,自己還總找理由,一點都沒有悔改之意。如果遇到這樣的人,還是遠離一些比較好。
-
3 # 媽媽愛三寶
我感覺越好的人,他就會越自信越張揚,把該有的東西都沒有學到,只是表面上泛泛的寫了幾張,而驕傲的不能自拔,他的能力一般都很差。
有些人自我感覺她特別好,但是他的能力一般都很差。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處於一個浮躁的階段,每個人都喜歡張揚,有一個虛榮心,當他具備了這一點能力時,就把他吹噓的特別大,讓很多人去崇拜他,去稱讚他。
這時他就感覺特別的開心,因為我們得到別人的讚許時,一下子就會得意忘形,就會覺得自己很完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卻很多隻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強了一點,這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因為在人的一生中,學習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自我感覺越好的人能力一般都很差。小的時候家裡人常常教我們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這就是這個道理。那你給我感覺,好時你就特別的自信,你就曾經在自己的歡樂之中,你目中無人,你覺得自己就是玉皇大帝,沒有什麼人可以抵得過你,你就會喪失以前學到的知識,喪失你以前的能力,讓這種驕傲佔據了你的心,只會張揚。
我只有不斷的發現自己的弱點,自己的缺點才能不斷的改,改變自己,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只有在不斷的成長中,就在不斷的奮鬥中,才能使自己更完美,才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斷的提高。
回覆列表
達克效應(D-K effect),全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這是認知心理學裡面的經典謬誤,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其實這個背後的原理非常簡單,因為你不知道這個領域有多難,所以才看起來很簡單。
就像我們小時候學數學一樣,覺得就是加減乘除,到高等數學的時候……
數學這種東西,困難的時候還是明顯可見的,但是有更多的行業,進入“深水區”,外人是完全看不出來的。
就像我們都寫作文,覺的每個華人應該都能寫,可是寫出來一篇好文章的有多少?換個更加簡單的方式來思考,高考作文滿分的有多少?拿到九成分數的又有多少?
這陷入了,你能力差——你看不出來難點——你覺得別的不難,自己也能做好——你自我感覺良好——你不求上進——你能力差,這種迴圈裡面。
打破的方式其實非常簡單,行業大牛,不斷用行業內的高難度讓他挑戰,失敗多了,也就是經歷多了,也就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了,當然很多人對此也就失去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