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宏

    對於創始人來講融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很多融資進來企業慢慢卻被資本所控制,創始人成了為資本打工的工具,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建立的企業就這樣被資本慢慢侵蝕掉,那麼如何既融來資,又能控制企業的駕馭權?

    馬雲的控股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雖然馬雲個人在阿里巴巴總體股份中佔比不高,但他擁有所有內部人的投票代表權,而這支創業隊伍成為企業事實上的內部控制人,把馬雲個人7.4%的股票許可權放大到51%以上。這就是企業管理(控制權)與企業利潤(控股權)分開兩條線,資本進行投資只有控股分利潤的權益,沒有企業決策與管理的控制權益,不能干涉創始人的決策與企業的戰略方向與任何管理。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創始人永遠是大股東,劉強東就是這樣的控股方式,用企業估值進行分散融資,天使、A輪、B輪等等,即使融資的幾家資本合在一起也不能超過創始人的股額,如果這一點認可就可以投資進入,否則免談,當然這種方式適合在風口上的行業企業,資本看中的是行業的發展及淨利潤,並不在乎企業的控制權在誰手裡。

    這些方式對於企業融資與長久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都知道一旦企業被資本所控制,只能成為賺錢的工具,而且多半創始人變成有名無實,要想既融資又把控制權抓到創始人的手中可以借鑑以上兩種方式。

  • 2 # 湉湉愛科技

    每當提到網際網路那些風雲人物時候,多的朋友只會看到他們光鮮面,而對背後的資本博弈卻一無所知,雖然說網路風雲人物的“江湖”拼搏是離不開背後資本支援的,畢竟縱然他們技藝超群但是如果沒有資本沒有給他們展現個人能力的機會他們也成功不了的,但還要告訴朋友們的是如果認為資本可以牽著這些風雲人物的鼻子走那也大錯特錯了,從李彥宏當場拍桌子叫板董事會實際行動就不難感受到資本和創始人的關係不僅僅是支撐是依靠而且還是一種博弈。

    李彥宏拍桌子叫板董事會與資本面對面博弈

    在2001年當時百度公司發展並沒有現在輝煌,業務量的日趨下降讓百度出現了難以維持的情況,為了擺脫百度公司業務量的進一步惡化,李彥宏大膽提出要採用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在當時這種思路可謂是超前的這讓百度董事會面對這種思維模式表現出強烈的反對,對此李彥宏與董事會眾多股東在辦公室爭爭吵了三個多小時,多的股東認為自己的投資不是讓李彥宏做實驗的,最終李彥宏以強的姿態鎮住了董事會,百度推出競價排名模式後不僅僅找到了切實可行的商業運作模式,而且讓百度在2005年成功登陸了納斯達克並讓李彥宏順利獲得百分之二十二點九的股權位居第一大股東,從中就說明了創始人有時與資本面對面的博弈是很有必要的。

    董明珠與資本博弈以自保

    格力空調董明珠多的人往往對她的成功呈羨慕狀態,而對她的背後事情卻瞭解甚少,事實上當年董明珠為了自保也與資本發生博弈,董事會多的小股東想把董明珠給拉下臺,董明珠在董事會上大呼“沒有我就沒有現在的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與眾多反對股東據理力爭才保住了她的董事地位,也正是在與資本博弈中的勝利才讓董明珠有機會或有平臺讓現在格力變得更加強大,讓她個人的聰明才智才好的釋放出來。

    馬雲深知資本博弈規則不惜放棄港交所也要獲投票權

    網際網路業內人都感受過馬雲未卜先知的“技術”,事實上大家有所不知,馬雲就是領略到資本博弈中的“是是非非”為了能夠讓自己有絕對的投票權,能夠在資本面前佔有話語權也曾不惜放棄阿里公司的港交所上市優勢,不遠萬里遠赴紐交所進行上市以有效迴避資本博弈中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的劣勢地位情況的出現。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已經清楚了,為什麼各個創始人都有與資本博弈的經歷,那是因為創始人和資本之間的關係情況所決定的,在兩者之間往往創辦人會把創立的企業當做自己的孩子,以企業的良好生存為追逐目的,而資本家們他們的觀點不是這些而是以追求利益為唯一目的,這就造成了兩者之間看法不同進而就存有博弈情況的發生,對於這些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玩家排位遇到黑鐵隊友,結果卻能吊打鑽石,網友回覆“很常見”,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