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鬼雜談錄

    分封在古漢語中就是“封建”,封邦建國。被分封的人獲得自己的封國,並且世襲下去。這絕對是極大的獎勵,自然不會是因為都城太小沒地方居住的緣故。

    追溯一下分封與方國聯盟

    分封制的起源時間不可考,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史記記載中的一些情況來推測一下分封是如何演化而來。(老妖自己瞎揣測)

    上古時期,人類從部落演化成自然形成的古國,又從古國進化到方國,逐漸具有了國家形態。這個時期形成的所謂的國家,可能就是一個部落或者幾個部落的聯合。沒有所謂清晰的邊界、關隘等。

    這些古國或者部落為了自身安全著想,逐漸開始聯合,制定軍事攻守同盟,於是形成了部落(古國)軍事聯盟,比如傳說中的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可能就是這種形式。

    這種聯盟,以推舉某個強勢部落或者人,為軍事首領,其他部落定期上貢,而作為首領的部落領導擁有召集其他部落軍事力量進行作戰的權力。

    所以老妖揣測堯舜禹的禪讓實際上是部落軍事聯盟首領的位置因為部落實力的此消彼長而進行的更替。

    這種形式延續到夏商時期,唯一的不同之處也許就是這個時候已經具有國家形態,部落軍事聯盟升級到方國聯盟。但是本質上並沒有變,這點我們從夏商時期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來。

    夏商時期的分封並不同於分封,一方面他們分封有血緣關係的同姓,比如夏分封十一支姒姓部落,一方面夏商的分封仍然具有方國聯盟的特色。比如大禹劃分九州,分封州牧;商朝封方伯。

    這些由部落升級為方國的國家,並不是由分封而來,而是本就存在,只不過與中央王朝形成經濟上的貢賦關係,軍事上的同盟關係,但是在自己的國家內,這些方國首領還是享受一切特權,並且王朝很少能干涉內政

    所以如此看來,分封其實就是最大的獎賞,畢竟除了承擔一些義務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說了算,豈不自在。

    西周的分封,結束了夏商邦國林立的狀態,最大範圍內將統治區域置入周朝統治,得益於諸侯國,周朝延續800年

    上面提到,方國實際上對自己國家有非常大的自主決定權,所以我們看到經常有不服從的方國出現,夏商就派兵去征服。

    夏啟時有有扈氏,太康失國後有有窮國與夏朝分庭抗爭,商朝就更多,蘇妲己就是紂王征服有蘇部落的戰利品。

    所以夏商時期的國家實際上中央政權處於一種鬆散的狀態,本質上還是一種同盟關係。

    到了周朝推翻商朝之後,一方面對於有功之臣要封賞,另一方面周王室要平定商朝殘餘勢力,控制諸侯國,安定周朝統治。所以周武王以及周公,給功臣元勳都畫了一張大餅,就是分封建國。

    比如姜子牙,功績卓越,好,這塊地給你了,拿去自己經營吧,你只要聽我的命令,定期朝覲,繳納貢賦,其他的你在你自己的國家怎麼折騰都可以,而且還允許你世襲,不止個人享受利益,家族及其後代也享受極大的好處,所以如果可以被分封出去,誰不願意呢?

    歷史在進步,周王室也吸收了夏商滅亡的原因,所以在分封諸侯的時候,還是以同姓為主,周武王分封諸侯71,姬姓就佔據53個。

    周朝也透過分封將周朝勢力極大的擴張,形成一個巨大的周朝勢力網路,並且在西周初年,分封各地的諸侯成為周王室加強中央政權統治的得力助手。

    周朝雖然分封了很多諸侯國,但是據說周初諸侯國有幾百個,可想而知從上古時期乃至夏商遺留下的方國還是很多,比如古萊國、奄國、徐國等,尤其是奄國等嬴姓方國跟是商朝的親密盟友,如果不採取措施,難免會有下一個“周”興盛起來或者下一個商朝的“少康復國”事件。

    所以分封其實是周王朝與功臣元勳們互利互惠的事件,這些功臣透過分封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國家,為自己以及後代打下享受富貴權力的基礎,如果把他們都留在都城裡,只不過延續夏商的情況,對於國家的掌控力依然不足,而且這麼多皇親貴胄,功臣元勳留在都城還不知道爭權奪利成什麼樣子,不如撒出去,繼續為國效力,而且周朝則透過分封,形成拱衛狀態,對於周王室的統治穩定性也十分有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低落時,聽過最暖心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