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30486485451

    1、鮮葉採摘後直接殺青除了品質不佳,必然會發生糊鍋,導致成品帶焦糊味和焦片。

    2、殺青前的步驟叫攤晾還是萎凋都無不可,若叫萎凋則用“靜置萎凋”更為貼切,因為普洱茶的靜置萎凋沒有對鮮葉的翻動。名稱如何並不會改變這道工序存在的事實。

    3、普洱茶的靜置萎凋的目的有如下: ①、鮮葉走水,讓鮮葉含水量降至適宜殺青的狀態。 ②、隨著水分喪失,鮮葉變得更為柔軟,適宜下一步的殺青工序進行。 ③、伴隨著萎凋過程,鮮葉內含物質會發生複雜的化學變化,其性狀會發生變化,氣味由剛剛採摘時的草青味逐漸向花香轉變(同樣時間同樣品種,臺地茶鮮葉的草青味更重),這會影響茶品成品滋味香氣和內質的形成。

    5、傳統普洱茶製作一定會帶有刻意或不刻意的萎凋。熟悉普洱茶古茶園環境條件即可獲知,現實中根本無法滿足鮮葉採摘後即刻萎凋,都是將鮮葉轉運集中至初制所後開始製作流程。有時轉運時間會長達數個小時,茶品在期間除了萎凋發酵,還會因運輸顛簸造成類似輕揉捻的效果,多不利於茶質。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交通環境較差的茶園。

    6、現代普洱茶製作的萎凋流程,並沒有固定的時間長度,製茶師需懂得看天(溫溼度、降水)做茶,看茶(鮮葉樹齡、含水量)做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萎凋時間。有時需適當堆高鮮葉減緩水分散失速度,或用萎凋槽通風來加速鮮葉水分散失。

    春茶季的靜置萎凋時間,常見的多在5~6小時左右,是決計談不上“短時”攤放的。很多時候需要注意區分“粗糙”工藝與“傳統”工藝的區別。

    7、在 異度陳香這款茶到底好在哪裡? - 真的是單大寶的回答 - 知乎 中涉及的這款茶品,後來聽聞其宣傳稱其使用了“古法48小時萎凋”云云。那麼其負面品質的出現就不稀奇了。雖然萎凋時間有長有短,但決計不至於長到48小時,這種從未在古代或近代出現過的所謂“古”法,就是典型的萎凋工序錯誤示範。

    8、說到攤晾,在殺青之後揉捻之間還有一道攤晾工序,常為許多商家忽略。

    殺青過後的鮮葉,一則溫度較高(葉溫最高可到60~70℃),二來水分分佈不均,葉緣水分散失較多,趨近於鮮葉主脈的位置水分儲存相對較多。這就使得鮮葉各部分的機械效能產生差異,含水量較少的葉緣部分相對比較脆,此時立刻萎凋會導致葉緣部分破碎,而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揉捻會使得鮮葉細胞壁過度破裂(理想的揉捻狀態是細胞壁裂而不破),最終結果是茶湯沖泡時湯底多有碎片,茶湯混濁不清,口感粗劣。若是鍋炒殺青,鮮葉出鍋後只要在竹蓆上經過數分鐘攤晾其溫度就會降至常溫(鮮葉水分散發加速降溫),此時鮮葉的水分分佈趨於均勻,即可開始揉捻工序。在大宗臺地茶品生產時,為了加速工序進度,往往會忽略這步,雲南部分茶區山頭茶農工藝粗糙,往往也會發生“熱揉”。

    ~~~~~~~~~~~~~~~~~~~~~~~~~~~~~~~~~~~~~~~~~~~~~~~~~

    170614增補

    想到現在越發流行的一些錯誤工藝,在此進行增補。

    現在在雲南普洱茶茶區中,出現越來越多的錯誤初制工藝。最為常見的有三種:

    1、鮮葉殺青悶炒。

    如此殺青殺青工人輕鬆省力,茶葉色偏黃,湯色偏黃,茶水苦澀降低,甜味凸顯。但會有上頭、悶頭的負面體感,同時降低了茶品在未來轉化方面的品質預期。

    2、殺青後至乾燥完成階段。

    ①殺青完即刻進行揉捻,即所謂“熱揉”。僅僅對於製作者有增加極少數加工速度(數分鐘)的微弱好處,對茶品傷害極大。茶品會產生大量碎末殘渣,沖泡時可以明顯觀測到。

    ②日曬乾燥過度。舊時多是在無遮擋處直接曝曬導致產生日光臭,現在雖多有曬棚可遮蔽一些紫外線,但仍有部分茶農缺乏對精緻工藝的追求,在茶葉完成乾燥後不及時收回,仍然繼續曝曬,茶葉照射紫外線過度,導致茶品產生鎖喉、上頭等負面體感。

    3、茶葉揉捻後堆捂。

    茶葉揉捻完成後應在曬棚中攤開,進入乾燥工序。但現在部分初制所在這一步驟刻意將仍帶有水分的茶葉堆捂,使得茶葉產生部分類似黃茶渥黃的工序,此與前述的鮮葉悶炒殺青類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苦澀帶來發酵的甜香,並連帶茶品品飲口感體感下降和存放預期不佳等負面狀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鳳摘心後會變多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