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鈔》
《唐宋八大家文鈔》為明嘉靖時人茅坤所作,收錄了唐人韓愈、柳宗元與宋人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家之散文,意在宣揚唐宋作文大家之文範。
元末明初,時局動盪,傳統的儒道思想、程朱理學不適用於亂世,日漸式微,影響力下降,表現在文學方面便是明初學人作文時跳出正宗古文的正規化,沾染晦澀、世俗之氣,雖有佳作問世但劣者仍佔多數,文壇文風不正。被譽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批評到:“近世道漓氣弱, 文之不振已甚。”終於文人們為肅清文壇風氣,便標榜上能沿襲周至兩漢優良撰文傳統,下能杜絕兩晉南朝不良習氣的唐宋八大家,文壇唐宋派初見雛形。但隨著明王朝統治的穩固與強化,程朱理學重新佔據統治地位,文壇發展受限。且因皇權的強化,當權派披著唐宋八大家的外衣阿諛奉承、媚上的行為被文人所摒棄,同時官方主導的臺閣體、八股體也被詬病,進而唐宋文範也受到懷疑。所以文人們跳過唐宋,上追秦漢,掀起了一場復古風,代表人物有復古派前後七子。這場復古運動初期有正風氣的效果,但日漸僵化,一昧的追求秦漢文範,甚至於逐字句的模仿秦漢典籍。文人們挑來挑去,比較一番後還是覺得唐宋文範好,因此又重新選擇了唐宋文範,《唐宋八大家文鈔》便是此時期唐宋派的代表作。
(2)茅坤
“唐宋八大家”這一稱號並非茅坤獨創。茅坤前期乃為復古秦漢派,曾經途遇唐宋派唐順之,二人還各執己見辯論一番。直到後來茅坤因觸怒權貴被貶到廣平,在廣平時將秦漢、唐宋二派所推崇的文章細細研究後才明白,秦漢派只學到了古人的皮毛,唐宋派的主張才是真正的繼承了古人的衣缽,從此轉為唐宋派。最早將韓歐等八人作為整體而提出來的是明初朱右的《唐宋六家文衡》,因為朱右將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為一家,所以為唐宋六家。朱右此舉意義重大,這文壇上首次在名稱上將唐宋合在一起來標榜,同時也是首次將唐宋散文集中篩選、編錄到一起,為《文鈔》的問世奠定了基礎。接下來是茅坤的“辯友”唐順之。唐順之為了一改秦漢派的積弊,將自周至宋的千餘篇散文收錄編撰而成《文編》來說明作文要有文法,其中唐宋時期也取八大家。此外還著有《六家文略》來推崇八大家。《文編》與《文略》成書皆早於《文鈔》,更是直接促成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的問世。
(3)唐順之
參考文獻:
【1】《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淵源與流傳考論》梅籃予
【2】《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述評》黃毅
【3】《<唐宋八大家文鈔>與明代唐宋派》夏鹹淳
《唐宋八大家文鈔》
《唐宋八大家文鈔》為明嘉靖時人茅坤所作,收錄了唐人韓愈、柳宗元與宋人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家之散文,意在宣揚唐宋作文大家之文範。
元末明初,時局動盪,傳統的儒道思想、程朱理學不適用於亂世,日漸式微,影響力下降,表現在文學方面便是明初學人作文時跳出正宗古文的正規化,沾染晦澀、世俗之氣,雖有佳作問世但劣者仍佔多數,文壇文風不正。被譽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批評到:“近世道漓氣弱, 文之不振已甚。”終於文人們為肅清文壇風氣,便標榜上能沿襲周至兩漢優良撰文傳統,下能杜絕兩晉南朝不良習氣的唐宋八大家,文壇唐宋派初見雛形。但隨著明王朝統治的穩固與強化,程朱理學重新佔據統治地位,文壇發展受限。且因皇權的強化,當權派披著唐宋八大家的外衣阿諛奉承、媚上的行為被文人所摒棄,同時官方主導的臺閣體、八股體也被詬病,進而唐宋文範也受到懷疑。所以文人們跳過唐宋,上追秦漢,掀起了一場復古風,代表人物有復古派前後七子。這場復古運動初期有正風氣的效果,但日漸僵化,一昧的追求秦漢文範,甚至於逐字句的模仿秦漢典籍。文人們挑來挑去,比較一番後還是覺得唐宋文範好,因此又重新選擇了唐宋文範,《唐宋八大家文鈔》便是此時期唐宋派的代表作。
(2)茅坤
“唐宋八大家”這一稱號並非茅坤獨創。茅坤前期乃為復古秦漢派,曾經途遇唐宋派唐順之,二人還各執己見辯論一番。直到後來茅坤因觸怒權貴被貶到廣平,在廣平時將秦漢、唐宋二派所推崇的文章細細研究後才明白,秦漢派只學到了古人的皮毛,唐宋派的主張才是真正的繼承了古人的衣缽,從此轉為唐宋派。最早將韓歐等八人作為整體而提出來的是明初朱右的《唐宋六家文衡》,因為朱右將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為一家,所以為唐宋六家。朱右此舉意義重大,這文壇上首次在名稱上將唐宋合在一起來標榜,同時也是首次將唐宋散文集中篩選、編錄到一起,為《文鈔》的問世奠定了基礎。接下來是茅坤的“辯友”唐順之。唐順之為了一改秦漢派的積弊,將自周至宋的千餘篇散文收錄編撰而成《文編》來說明作文要有文法,其中唐宋時期也取八大家。此外還著有《六家文略》來推崇八大家。《文編》與《文略》成書皆早於《文鈔》,更是直接促成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的問世。
(3)唐順之
參考文獻:
【1】《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淵源與流傳考論》梅籃予
【2】《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述評》黃毅
【3】《<唐宋八大家文鈔>與明代唐宋派》夏鹹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