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歷法有三種: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許多人都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是錯誤的。農曆不是純粹的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陽曆:是以太陽的視運動週期,也就是地球繞太陽運動週期為基礎的,因此叫做太陽曆,簡稱為陽曆。它的每一個歷年都近似於迴歸年,每一個歷年中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例如春分點永遠在3月21或22日,不會有大的出入。陽曆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公曆其實只是陽曆的一種。古羅馬的儒略(Julian)歷和格里高(Gregorian)歷也都是陽曆,而格里高歷(或稱格里曆)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公曆。
陰曆: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曆之稱,陰曆把月亮圓缺迴圈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陰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陰曆每30年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一天,成為355天。使用陰曆的唯一好處就是陰曆上的每一個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狀。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的原因仍然使用陰曆外,基本已經廢棄不用了。
陰陽合曆:同時考察太陽和月亮的運動,把迴歸年和朔望月並列作為制定曆法的週期。
農曆,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曆相同。但農曆運用了設定閏月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其中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把太陽的運動軌道等分為24份,使得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它比純粹的陰曆好。所以,中國的農曆是既與,太陽運動有關,又與月亮運動有關的陰陽合曆。
世界上的歷法有三種: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許多人都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是錯誤的。農曆不是純粹的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陽曆:是以太陽的視運動週期,也就是地球繞太陽運動週期為基礎的,因此叫做太陽曆,簡稱為陽曆。它的每一個歷年都近似於迴歸年,每一個歷年中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例如春分點永遠在3月21或22日,不會有大的出入。陽曆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公曆其實只是陽曆的一種。古羅馬的儒略(Julian)歷和格里高(Gregorian)歷也都是陽曆,而格里高歷(或稱格里曆)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公曆。
陰曆: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曆之稱,陰曆把月亮圓缺迴圈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陰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陰曆每30年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一天,成為355天。使用陰曆的唯一好處就是陰曆上的每一個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狀。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的原因仍然使用陰曆外,基本已經廢棄不用了。
陰陽合曆:同時考察太陽和月亮的運動,把迴歸年和朔望月並列作為制定曆法的週期。
農曆,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曆相同。但農曆運用了設定閏月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其中的二十四節氣就是把太陽的運動軌道等分為24份,使得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它比純粹的陰曆好。所以,中國的農曆是既與,太陽運動有關,又與月亮運動有關的陰陽合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