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忍辱,是修行“如何剋制自我認識、自我見解的執著”的一種方法,不是忍世間的事,而是忍“自我”對世間事物的侷限看法認識。忍辱本身沒有什麼目的性,並不是為了求什麼福報、避免什麼惡業而作的行動。

    任何固執於“我”“我的見解”“我的境遇”這類心理而去忍,都不是真正的忍辱,不過是無明妄想的隱藏而已,實際上沒有認識到“我執”的錯誤,是屬於佛法知見上尚未成熟,仍然有個“我”的愛恨情仇在內。

    也就是說,忍是對自己的心,是忍自我意識的妄執,而對行為的判斷和行動,還是需要有的。有心在造作、在煩惱,就需要去忍。這個辱,則是源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衝突,但是不是有受辱的感覺,則還是自己的心,同樣的事情,有的人會覺得很普遍而不在意,有的人會覺得很嚴重而求自我見解的表達。

    針對不同的事情,我們還需要懂得什麼是“自淨其意”,也就是自己應該作什麼,不應該作什麼、自己應該怎樣去做。很多事情需要運用智慧去分析認識,而不是單獨片面去忍。比如,我們應當分析清楚為什麼我們和別人發生矛盾(所謂的受辱、受委屈),是別人的原因還是自身的原因,是什麼樣的緣起。而後再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解決對策。

    忍讓,是放棄自我的錯誤慾望,但不是放棄對正確行為的引導。忍辱和放下執著,不是逃避,不是退縮,不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而是認識理解對方和自己的錯誤,不因為眾生(包括自我)的無明而生憤怒和輕慢,而後以正確的思維和方法幫助對方、引導自己解除煩惱。不懂得這些而去執著於剋制自我,並不能真正的解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腳馬皇后是怎麼使朱元璋對她死心塌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