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nusn45940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物理的學科,已失佚,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朱熹】:窮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達至極。“格,至也。物,猶事也。窮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未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觀理,以格夫物。格者,極至之謂。如“格於文祖”之格,言窮之而至其極也。”

  • 2 # 天涯古詩情

    格物就是"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大學章句》)。致知是"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大學章句》)。本著先驗論、天賦論,《大學》認為格物致知是用心靈去接近和推究事物,使人的認知發揮出來,顯露出來,使"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吾心之所知無不盡也"(《大學章句》)。這其實是要豐富和完善自己對事理(主要是道德意義上的事理)的認識,為下一步情感和意志上的誠意、正心的內化奠定認知上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朱熹說:"物格知至,則知所止矣。意誠以下,則皆得所止之序也。"(《大學章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掛家裡的書法,寫什麼內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