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這是個很深奧的問題。涉及到清朝的政體國體,電視劇《雍正王朝》對這個問題顯然進行了簡化處理,事實上,如果從清朝的政體國體來看,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

    一廢太子後,康熙啟動議政王大臣會議,宣佈實現投票表決新太子,歷史是存在的。這裡,為什麼要提及議政王大臣會議呢,因為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滿清處理重大國事的最高權力機構,有點像滿清的“國會”。

    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是從滿清努爾哈赤八旗制度演變而來,從開始的“八旗議政”制度到“八和碩貝勒共理國政”制度,最後,因諸王大臣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到康熙朝演變成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

    對於廢太子和議舉新太子這種涉及國本的大事,按照規定,是必須透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議決的。對於整個議決的過程和細節,也會載入檔案,發揮效力。

    那麼皇帝和議政王大臣會議誰的權力更大呢?在這裡簡要闡述。清朝前期,皇太極是透過和碩貝勒推舉走上汗位的,皇太極建立大清國之後,就有意加強皇權,開始對和碩貝勒議政制度產生牴觸,因為這種制度不便於自己的子孫繼承皇位,會因繼承人產生若干尖銳問題。

    到了福臨這裡,為了稀釋八和碩貝勒的權力,就增加了議政的人數,逐漸變成諸王大臣共議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皇帝都想大權獨攬,不希望有任何人掣肘,但是到了康熙手裡之後,他也不可能完全對議政王大臣會議置之不理,是既用之,又防之。舉一個例子,如果皇帝要做什麼事,要是議政王大臣會議通不過,皇帝除了不斷做工作爭取議政王大臣會議透過外,是不能實行的。

    所以,這次廢太子和議舉新太子並不是康熙一個人說了算。實際上,康熙在廢太子第二天,就後悔了,因為他把事情看簡單了,加之一些老臣的建議,康熙又想利用這次會議將廢太子再推舉出來。

    然而,其他皇子怎麼會讓胤礽東山再起呢。而八阿哥胤禩因為朝野名聲在外,這次推舉成為一邊倒的局面。除了少許太子黨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推舉了老八胤禩。這實在是不合康熙的心意。怎麼辦?

    如果按照《雍正王朝》裡說的那就簡單了,只要康熙一句話就可以完全否定了,但是現實卻是很複雜的。既然這事上了議政王大臣會議,那麼皇帝就不可以出爾反爾,議政王大臣會議是可以反對的。

    史載,作為議政王大臣的佟國維、馬齊就強烈反對。佟國維甚至以死相向,質問康熙為何要否定這個結果,被康熙痛斥。馬齊則暗諷康熙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康熙只得免去了馬齊之職,交由胤禩看管。

    康熙在議政王大臣會議中以推舉“一邊倒”的情況斷定胤禩結黨,但是,這個理由被議政王大臣會議否決。

    這樣,康熙與議政王大臣會議實際上就鬧僵了。除了馬齊被貶職外,康熙也只得不了了之。後面,康熙又將廢太子胤礽復立,實際上是繞道議政王大臣會議自作主張的結果。

    那你問康熙為什麼可以這麼做,很簡單,因為執政基礎,槍桿子在康熙手中,所以議政王大臣會議也沒有辦法。回到問題本身,康熙對於議政王大臣會議有沒有忌憚之心呢?當然有,二廢太子之後,他知道,要是不立個太子,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那次舉薦就會發生作用,八阿哥胤禩就能以此登上王位。

    但是康熙不喜歡八阿哥啊,為什麼康熙不喜歡他,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總之,康熙就是不希望八阿哥繼位。而要保證八阿哥不繼位,就必須在康熙死之前另立太子,並且,還要將那次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決結果給順理成章的廢掉。

    而要否定那次議決,就要讓胤禩犯錯,不斷的從輿論上否定胤禩。康熙在數次場合罵胤禩辛者庫賤婦所生,是要從出身上否定胤禩,還說胤禩結黨,實則是害怕皇權喪失。康熙不斷從各方面打壓胤禩,其目的只有一個,不讓他繼位。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了死鷹事件。電視劇《雍正王朝》說胤禩用死鷹換了老十四的禮物,其實是黑化了胤禩。真實的情況是:胤禩祭奠自己的母親後給康熙送去兩隻海東青(獵鷹),但是等到送至康熙那裡的時候,海東青已經奄奄一息,康熙以此大罵胤禩在暗指自己將死,是為不仁不孝之舉。就這樣,康熙將胤禩名正言順的打壓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對此,關於死鷹事件,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康熙自己導演的好戲。因為作為皇子的胤禩,是不會這麼大意送去兩隻將死的老鷹的。這明顯是有人栽贓嫁禍,是誰呢?如果是其他皇子,康熙一旦追查送鷹的人,即刻就會顯形,所以,要收買送鷹的人,實際上很不保險。那麼,只有康熙本人,才會這個機會和能力做出這樣的事情。

    從根本上否定了胤禩,也就是否定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舉結果,也就為康熙默定的繼承人掃清了最後的道路。至於說隆科多最後拿出個康熙遺詔,如果猜測不錯,也是為了防止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那個議舉結果。所以,如果康熙最後沒有遺詔,沒有傳位於胤禛,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舉結果是有效的,那就是老八胤禩繼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嗜鉻細胞瘤是怎麼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