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 李白肯定是逃不掉的,斗酒便有詩百篇,喝醉了就在長安街道上的酒肆中睡覺,君王看見以後喚他上船,李白不屑一顧,自稱為“酒中仙”。在他的一生當中,後人眼裡的李白,輕狂、天才、愛酒這三個標籤缺一不可。
2、白居易 作為李白的粉絲之一,白居易詩寫得好,喝酒也沒有落於下風。在他的家中有一個酒庫,床頭也時常擺放著酒罈,白天要喝,晚上要喝,一個人要喝,有朋友來更是要喝。他在山間野地喝過酒,在寺廟道觀也要喝,賞雪要喝,泛舟也要喝。 白居易一生作詩3000多首,關於酒的就有大幾百,白居易這種喝法,大概和李白也差不了多久吧,只可惜兩人沒有生在同一朝代,不然志趣相投的他們一定會是莫逆之交。
3、杜甫 杜甫不用多說,比起白居易,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杜甫堪稱李白的頭號粉絲,正如後世所調侃的那樣:李白愛寫酒,杜甫愛寫李白。杜甫是個稱職的粉絲,要學習偶像寫詩,更要學習偶像喝酒。普普通通的喝酒自然不是偶像喝酒的精髓,所以白日放歌和縱酒再搭配不過。
4、蘇軾 蘇軾作為一個晚輩酒喝的倒是溫婉了些,但是他和酒的緣分可不淺,畢竟他自己也說過:“使我有名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賞月的時候喝酒,於是就有了《水調歌頭》,赤壁遊玩的時候喝酒,就有了《赤壁賦》。 蘇軾和前輩們相比大概比較注重養生,喝酒只求半酣,不必大醉,畢竟他要是真的發愁了,吃兩塊東坡肉更能解決問題。
5、陶淵明 陶淵明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在路邊悠然採菊花的隱士形象。一生不得志的陶淵明除了愛菊,剩下的便是愛酒了,即便在窮困潦倒需要靠友人救濟的時候,朋友除了給他糧食,總要附帶送上兩壇酒,想來也是對他的性情十分了解了。 和蘇軾不同,陶淵明喝酒就是為了醉,大概只有醉了,才可以去桃花源裡走一遭吧。
1、李白 李白肯定是逃不掉的,斗酒便有詩百篇,喝醉了就在長安街道上的酒肆中睡覺,君王看見以後喚他上船,李白不屑一顧,自稱為“酒中仙”。在他的一生當中,後人眼裡的李白,輕狂、天才、愛酒這三個標籤缺一不可。
2、白居易 作為李白的粉絲之一,白居易詩寫得好,喝酒也沒有落於下風。在他的家中有一個酒庫,床頭也時常擺放著酒罈,白天要喝,晚上要喝,一個人要喝,有朋友來更是要喝。他在山間野地喝過酒,在寺廟道觀也要喝,賞雪要喝,泛舟也要喝。 白居易一生作詩3000多首,關於酒的就有大幾百,白居易這種喝法,大概和李白也差不了多久吧,只可惜兩人沒有生在同一朝代,不然志趣相投的他們一定會是莫逆之交。
3、杜甫 杜甫不用多說,比起白居易,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杜甫堪稱李白的頭號粉絲,正如後世所調侃的那樣:李白愛寫酒,杜甫愛寫李白。杜甫是個稱職的粉絲,要學習偶像寫詩,更要學習偶像喝酒。普普通通的喝酒自然不是偶像喝酒的精髓,所以白日放歌和縱酒再搭配不過。
4、蘇軾 蘇軾作為一個晚輩酒喝的倒是溫婉了些,但是他和酒的緣分可不淺,畢竟他自己也說過:“使我有名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賞月的時候喝酒,於是就有了《水調歌頭》,赤壁遊玩的時候喝酒,就有了《赤壁賦》。 蘇軾和前輩們相比大概比較注重養生,喝酒只求半酣,不必大醉,畢竟他要是真的發愁了,吃兩塊東坡肉更能解決問題。
5、陶淵明 陶淵明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在路邊悠然採菊花的隱士形象。一生不得志的陶淵明除了愛菊,剩下的便是愛酒了,即便在窮困潦倒需要靠友人救濟的時候,朋友除了給他糧食,總要附帶送上兩壇酒,想來也是對他的性情十分了解了。 和蘇軾不同,陶淵明喝酒就是為了醉,大概只有醉了,才可以去桃花源裡走一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