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哨兵小虎

    崤山小虎第170條回答。

    印度阿三本身就是個神奇的存在。世界上先於國家建立軍隊,本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像阿三這樣先於國家近200年建立,確實十分罕見。

    就連印度的軍隊之父也是英華人,原以為在英國爸爸,和女皇奶奶的加持下,印度真能像“女皇王冠上的明珠”一樣,備受恩寵,實則是英國從殖民印度開始,就把它作為各種資源的輸出國。

    那麼,英國爸爸當然怕這個三兒不聽話了。

    一、建軍之初的軍隊體制。

    東印度公司的斯特林加·勞倫斯作為“印度軍隊之父”,在募兵之初就確定,本地徵招的印度人只能是最底層計程車兵,必須接受擔任軍官的英華人的指揮。

    這樣就確保了軍隊的指揮權牢牢控制在英國爸爸手裡,而阿三軍隊的忠誠勇敢、以行伍為榮確實為英國爸爸漲了不少臉面。

    二、印度軍隊實行的是募兵制。

    組建軍隊,雖然美其名曰為了女王的榮耀,實則是為了東印度公司大肆斂財。所以爸爸不缺錢,給“三兒”的制服必須是全英款式,待遇也必須讓兒子引以為傲。所以這也就是阿三現代軍隊僱傭制度(類似於我們的志願兵制度)的起源。

    而且英國爸爸為了管理方便,實行以不同民族的兵源分營制,這樣大家保留了信仰和習俗,同兵營的又都是熟悉的兄弟,那打起仗來就更加為英國爸爸賣命了。

    三、“反叛”源於子彈的“包皮”。

    英國爸爸原以為就可以這樣幸福的過一生,但沒想到隨著工業科技的發展,1857年,爸爸為兒子配發了新式的恩菲爾德來復槍,這本是好事兒,可是偏偏卻用豬油、牛油包裹子彈,使用時還需要用牙咬開包皮,這下三兒不聽話。

    印度教的信仰本來就複雜,而且很堅定,再加上英國當爸爸習慣了,就把不服從啊不願意計程車兵給判刑了,直接導致第一次印度獨立戰爭的打響,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英國爸爸財大氣粗,透過錢收買士兵和帶頭鬧事的大封建主,使這場聲勢浩大的獨立戰爭不到三個月便平息了。而此時,英國爸爸已經有20萬印度僱傭軍了。。。

    四、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

    之後一直到印度獨立,阿三的軍隊在本國就再也沒有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作為了,尤其是又遇到了甘地這種受虐狂,你打死我吧,反正我就是要搶鹽。。。

    終於在國大黨和印度之父的強烈呼籲下,再加上英國爸爸在二戰中被德國打的差點沒了家,索性就放任阿三獨立了。

  • 2 # 網言軍事

    英華人有什麼可擔心的?除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短暫時期外,土著軍隊在長達190餘年的時間裡一直對英國殖民者保持效忠。

    學界普遍認為,1756年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南部招募當地人組建名為“西帕依”的土著僱傭軍,是英印殖民武裝力量的起源。1757年,英國軍官克萊武就指揮一支由1200名土著士兵和少量英國本土官兵組成的部隊入侵孟加拉。

    英華人為了有效控制這支軍隊,使其能夠馴服地完成一切征服、鎮壓任務,組建時就採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按照不同種姓、不同民族成分、不同宗派編組為不同的部隊,軍官被長期固定在同一部隊,各部之間嚴禁日常往來。

    而且,土著僱傭軍從成立伊始就是作為“殖民者幫兇”和“同胞壓迫者”的面目出現的。英國殖民當局規定,土著部隊必須駐紮在與其種姓、民族、教派完全不同的地區,並利用民族、教派和地域矛盾,經常出動某一民族聯隊去鎮壓其他民族,從而人為製造、擴大印度各民族間的矛盾與隔閡,英國殖民者則坐收漁翁之利。

    1857至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期間,英國殖民者就利用廓爾喀、錫克等尚武民族鎮壓起義軍。比如英華人拿180多年前莫臥兒帝國殺害錫克教派領袖一事煽動民族復仇情緒,結果錫克僱傭兵在鎮壓起義時格外賣力兇狠,還處決了3名參與起義的莫臥兒親王。

    1919年4月13日,同樣是100多名廓爾喀和錫克族士兵在英國軍官指揮下,向手無寸鐵的印度民眾開火,製造了導致超過1600人傷亡的“阿姆利則慘案”。實際上,直到後來爆發3次印巴戰爭,乃至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依然矛盾很深,都與殖民時期英華人利用土著部隊犯下的血債(英國殖民者派遣今屬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僱傭兵去鎮壓今屬印度境內的民眾反抗)存在很大關係。

    另外,英華人為籠絡土著官兵,不惜重金收買。英印軍巔峰時期,每年要耗費1000萬英鎊,這筆鉅款佔到英國殖民當局財政預算的6成以上,相當於“1億農民繳納的土地稅”。也就是說,土著官兵所享受的優厚待遇都是建立在廣大同胞慘遭壓榨剝削基礎之上的民脂民膏,英華人這樣做同樣是為了離間、分化、瓦解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內部團結。

    印度民族大起義後,英華人為了更有效控制地這支土著部隊,將各級軍官全部替換為白人,數量多達5000餘人,而印度軍官在殖民時期獲得的最高軍銜僅為少校。而且,英國政府將起義鎮壓下去後,透過立法將東印度公司踢出殖民統治集團,改由英國王室(名義上)直轄南亞次大陸殖民地,並設定了總督和分管內政、稅收、財政、軍事和法律的參事,對印度的控制大大加強。

    與此同時,英國也玩了“軟”的一手,以恢復部分特權為條件換取了多數印度封建王公的效忠,維多利亞女王也於1858年11月1日釋出詔書承諾“不會像以前(東印度公司統治時期)那樣對待印度臣民”。就這樣透過軟硬兼施的威壓、欺騙和拉攏等各種手段“多管齊下”,英華人得以在長達近2個世紀的時間裡比較穩固地保持著對南亞次大陸殖民地和印度土著軍隊的控制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家庭防震準備?